▋#為什麼我們會一直想換工作?🤔
- 是不滿意工作?還是我們無法定義什麼叫滿意?
一份工作做久了,想換個環境是人之常情
但如果是每年都在換工作😅
或做幾個月就出現「不想上班~」吶喊
我認為很有可能是出在:
對於工作缺乏成就感、認同感與意義感
其中,這樣的情緒又有兩種情境
▸ #與未來規劃背道而馳
你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
但現在做的工作不能讓你離這些規劃越來越近
可能感覺大才小用、時間沒有好好被利用
也有可能是自己看不到進展
不確定是否有更接近自己設定的理想目標...
▸ #沒有清晰的未來規劃
如果現階段沒有特別的未來規劃
怎麼做~都沒有辦法讓自己離理想更接近
新工作的新鮮感消逝後容易力不從心
工作上的挫折也不容易認真解決
常常會想直接用換工作來應對💪🏻
———
文章太長來不及閱讀?
可以先分享這則貼文到自己版上
晚些再回來看呦~
_____
以第一種情況來說
如果我們在做與未來規劃沒有關聯的事
很容易會出現「做這個要幹嘛?好浪費時間!」的想法
這時可以試試看問自己幾個問題:
👉🏻 Q:#那我為什麼要做與計畫不相干的事?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只是「以為」自己只有這些選擇
事實上,我相信我們都比自己想像中的還更無限✨
👉🏻Q:#未來規劃是否可以拆解成更細的里程碑?
有的時候,我們並不是沒有前進,只是目標太大
👉🏻Q:#對於未來規劃是否有具體的執行方向?
有明確策略,才會知道要如何運用自己的時間與精力
" 如果你不曉得自己要去哪
你永遠都到不了你要去的地方 "
如果我們對於未來沒有想法
很容易陷入汲汲營營的人生
更容易拿別人的成就作為自己的目標🤯
(達成了才發現不適合自己,真的超級崩潰啊~~
如果你是屬於第二種的「沒有清晰未來規劃」
👉🏻 #試試看想像三到五年後的自己
觀察一個人如何使用他的一天
就可以大略推測出這個人未來生活會長怎樣
如果現階段沒方向,試試先記錄自己的一天
如同《原子習慣》講到的
微小習慣在多年之後,會像複利一樣造成巨大改變
把這樣的結果乘以三倍到五倍
去感受一下這是不是一個吸引你的人生?
也問問自己:會不會想要過這個人的人生呢?
✨ #我們為何會一直想換工作?
用一句話貫穿可能是對於工作不滿意
但也有可能是 #我們根本無法定義什麼叫滿意 ~
👇🏻 👇🏻
上述這樣推導想像、拿問題詢問自己的過程
就是「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的前兩步驟
#發現問題 + #定義問題
為了更深度的「找出迷惘問題點」
我製作了一堂1小時的線上免費課程
讓你用設計思維找到熱情、建立自信
只開放2週,到11/14截止呦!
✨ #立刻索取1小時免費課程 (倒數中)
▸ ▸ https://zoeyk.co/dreamtogoal/
- - -
如果你現在很年輕
老實說,對未來感到迷惘非常正常
我認為不用著急~好好過日子,認真助人
談幾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花時間認識自己、並且深深愛上自己
那你便能從生活中找到意義、找到成就❤️
這篇貼文是我從一篇文章中擷取的重點
完整原文我放留言區~
祝福你 🙂
Zoey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
請幫我們按讚也分享出去🙌🏻
才能給我更大動力繼續創作呦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design thinking步驟」的推薦目錄: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Zoey 佐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明淳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檢視從同理心、定義、創意發想、速做原型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設計思考的步驟| Design thinking, Chart, Analysis - Pinterest 的評價
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明淳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做事有一個信念:「如果你有一件想做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趕快去做。」哈哈,這不是廢話嗎?
有一套解決問題方法論叫做「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以人為本,找尋各種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案。
在設計思考的流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叫做「打造原型」。簡單來說就是動手做。打造一個小規模或是較粗糙的具體成果,透過做的過程,讓思考更明確,並在之中不斷修正。
📌近期課程:#用部落格建立職場個人品牌
2019/7/28(日)部落格架設+寫作+網路行銷實戰工作坊(台北14班)
詳情及報名網址(早鳥優惠至7/13):
https://forms.gle/ng65A3AJSdCdxkDD6
#歡迎分享
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設計思維:一場探索教學創新的歷程】
#教學創新 #教師增能系列活動 #DesignThinking
#使用者需求
隨著世代日新月異,學生學習模式漸趨多元,為協助本校教師教學切合學生學習動機與需求,以及有效整合數位教學資源、創新課程與教學設計,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暨數位學習中心 107-2 學期推出教師增能系列活動。2019年 3月15日「設計思維:一場探索教學創新的歷程」工作坊為系列活動揭開序幕,引領參與者重新發現「教師」職業之角色定位與意義。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一套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強調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透過 Empathize、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 五個環節找出問題的根本與最終的解決辦法,結合人的需求與工具的可行性,設計出最合適的產品。從教學的角度而言,亦即設計出最合適的教學工具或教學規劃。
工作坊活動當天有18 位來自不同學院的教師們一同腦力激盪,分組針對「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困難」、「學生學習動機不足」、「線上教學活動師生/生生互動困難」、「不知如何掌握學生學習成效」、「大班課程的教學行政管理」等五項教學現場最常遇到的困難探究原因、設計解決方法。工作坊過程中交流、討論十分熱絡,教師們樂於分享自己在教學上遇到的困擾,也試著發想創新的教學活動或教學工具設計。
由於同組教師多來自不同學院背景,活動過程中更能激盪出多元思維的可能性。例如由理學院、醫學院、生科學院教師所組成的小組,嘗試藉著Empathize同理的技巧去探究教學互動困難的需求,在Define的步驟中具體地歸納師生缺乏課堂互動的可能原因為學生程度不一致,並利用Ideate的腦力激盪設計解決辦法。老師們將遊戲化學習的理念融入微積分課程,設計分組接力闖關遊戲,將知識背景與學習能力不同之學生分在同一小組,學生藉由小組討論、挑戰難易程度不一的關卡內容,闖關成功即可獲得相對應難易度的獎勵點數,點數累積後再轉換為加分的分數。此課程設計思維為,當學生為通過挑戰而互相討論,逐漸弭平同學們之間的學習程度落差,且透過加分機制可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動機,促進師生/生生之良好互動。
另外一組由理學院、文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教師所組成的小組,從Empathize的同理階段發現大班教學最頭疼的是成績管理問題,並利用Prototype去製作解決方法的模型,在Test的時候與其他小組分享解決辦法的模型,蒐集改進的回饋。大班課程修課學生眾多,教師較難親自逐一批改每位學生作業並給予詳細指導,多有賴於教學助教(TA)的協助。為使課程作業批改、學習成果掌握,以及課堂成績管理更有效率,教師們規劃針對每次作業設計詳細且公平的評分標準,並於課程網頁提供中上程度之作業範本(例如80分或A的作業)。此課程設計思維為,當每份作業設定明確評分量表、給分標準,學生可清楚明瞭作業完成度與成績之關係,可有效改善學生們對大班課程成績給予之疑慮。
透過這場設計思維工作坊,與會教師練習運用設計思維的方法,並透過與其他學院教師的經驗交流,針對共同的教學問題設計最佳的解決方法。教學發展中心暨數位學習中心也藉由這場工作坊,深度地瞭解教師們在教學現場實際面臨的困難,著手規劃切中本校教師需求之服務,另數位學習中心正在開發中的 NTU COOL 線上教學平臺亦將參考本次工作坊之教師回饋,規劃、開發符合新世代教學方式之相關功能。教學發展中心暨數位學習中心秉持提升教學品質宗旨,持續竭盡心力服務本校師生,作為大家教與學路上的好夥伴,107-2 學期教師增能系列活動 歡迎您的參與!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暨數位學習中心【教師增能系列活動】資訊: http://ctld.ntu.edu.tw/newsDetails.php?nId=1278
#系列活動還沒結束
【活動時間】各場時間
➡五月份|05/08、05/16、05/31
➡六月份|06/11
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設計思考的步驟| Design thinking, Chart, Analysis - Pinterest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設計思考的步驟– Hsien-Hui Tang – Medium Design Thinking, Line Chart ... 蓮蒂教授、與龍吟研論李竺姮總監,延伸英國的研究而形成的步驟,主要是要強調設計思考過程 ... ... <看更多>
design thinking步驟 在 檢視從同理心、定義、創意發想、速做原型 - Facebook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設計思考五步驟: Empathy→Define→Ideate→Prototype→Test (同理心)了解使用者→(定義)定義需求→創意發想→速做 ...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