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有兩種,公司應該用哪一種?]
(職場易經筆記-11)
誰不喜歡聰明的員工?太多高階主管曾經捂著嘴跟我說:「我討厭跟笨的人一起做事。」或是說「我喜歡跟聰明的人一起工作。」可是聰明的員工又是指什麼?我再聽下去時,意外發現每個人的標準不同,卻沒有一個主管跟我提到績效佳﹑成果好。他們其實都語焉不詳地說:
「就是你一說,他就懂。」
「就是反應很快,很有想法﹑敢於表達的那種。」
「至少要頂大的學歷吧!」
但是那又怎樣!在職場裡,我們不也見過很多這種人的工作績效不佳,做不出成果?台大生不也經常被酸:「不是台大畢業的嗎?應該很聰明的呀!」即使如此,這些人先天上仍舊占盡優勢,老闆或主管就是偏愛他們,給他們機會﹑鼓勵,期待他們果然一鳴驚人,成為公司的明日之星。
然而聰明的人畢竟是少數,多數人屬於中等資質,假使公司規模不大﹑徵才品牌不響亮,老闆或主管就會在不合理的期待中,不斷落空﹑失望。這種心情就會顯示在行為態度上,中等資質的員工也會感受得到,便會造成惡性循環,放棄努力,最終證明老闆或主管眼光是對的,他們果然都是扶不上牆的爛泥。
問題來了,聰明型員工,以及努力型員工,企業該用哪一種?我的看法是,能挑員工的只有兩種,一是大企業或外商,二是徵才品牌響亮的中小型公司。聰明員工只會往這兩種企業去擠,至於多數其他的公司,其實沒什麼好挑的,能用的只有一種:努力型員工。那麼企業該怎麼用他們,或是說怎麼讓他們變聰明?
最近朋友跟我訴苦,他是一家30人公司的高階主管,業績蒸蒸日上,照理說他和老闆的關係應該是賓主盡歡,但是兩人卻為了用人思維不同,經常略有齟齬,久了便埋下不愉快的心結,影響到擕手打拼的動力。因此該用聰明的員工,或努力的員工,成為他們公司目前的頭痛問題之一。
他的老闆喜歡用聰明的員工,比如聰明機伶﹑很會表達。就這一點來說,我認為他們的員工已經可以打90分,因為他們做銷售,主要是跟人應對與成交。但是他的老闆還希望員工有想法﹑有做法,也就是有知識﹑有策略,這簡直是過度期待,理由有三個:
💚1.就人才的條件來看:
銷售人員講人格特質,不講學歷腦力。只要上面有策略即可,他們拼的是行動力。其實一個思考型的人,根本難以做銷售,因為想太多,心理障礙就多。
💚2.就工作的內容來看:
銷售人員必須勤於與客戶打好關係,再說服其成交,這是很花時間的磨人功夫;太聰明的人不喜歡做這種事,他們覺得浪費時間,就會做不好銷售。
💚3.就公司的規模來看:
公司只有30人,只能稱為中小規模,徵才本來就不容易。加上所處的不是高薪產業,不會被頂大或聰明畢業生列為求職第一優先,只能撿剩的來用。
可是我看到的是這家公司的員工很努力,而且努力的不只是工作,也努力轉型,不斷在公司內跨界做更多不同的事﹑學習不同的技能。他們也許學歷未必漂亮,大學讀的是中段或後段,但是長此以往,工作能力會變強,再加上在不同領域相互激盪﹑觸類旁通之下,也會變聰明,大大提高效率,做出漂亮成果。
從這個例子看來,就能夠發現到中小企業用人應該有兩個清楚的認知:
💚1.用資質中等,但具備努力性格的員工。這是企業的天障,好高騖遠只是徒勞無功,跟自己過不去,並打擊員工信心。
💚2.用輪調制度,或是進行跨部門專案,幫助員工變聰明。這是企業的責任,員工不聰明,企業就必須聰明。
在易經裡,這個情形可以用緊鄰的「泰卦」與「否卦」來解釋。「泰卦」在前,「否卦」在後,所以成語「否極泰來」不符合易經的卦序,並告訴我們,泰卦走到極致,物極必反,否卦就跟著來,樂極生悲。這使得處在泰卦時,必須保持危機意識,懂得珍惜與努力。
「泰卦」的下卦是乾卦,彖辭傳寫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像天一樣運行不已,具備奮發進取的精神;上卦是坤卦,彖辭傳寫的是「君子以厚德載物」,像大地一樣寬大包容。用在公司上面,下面的員工像天乾一般奮發進取,上面的老闆或主管像地坤一樣照顧大家﹑寬宏大量﹑包容一切。
再白話一點,「泰卦」說的是員工要努力﹑老闆主管給予支持,公司營運便會走向通達和諧﹑前景看好。「否卦」相反,跟「泰卦」倒著來,上面乾卦,下面是坤卦,指的是老闆乾綱獨斷,員工陰柔無力。更嚴重的是,否卦的上層與下層不交心﹑不交流,缺乏共識也不團結,營運當然逐漸變差。
這讓我想到讀過Google人資長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的書《Google超級用人學》,當時Google一年徵才5千人,應徵者多達1百萬至3百萬人,錄取率是進哈佛大學的25倍。當他們還只有幾百名或幾千名員工時,發現一個頂尖工程師的貢獻值是普通工程師的300倍,所以堅持用最聰明的員工。
然而當公司規模龐大到幾萬人時,他們逐漸發現到公司需要的不再只是聰明型員工,還需要團隊合作的員工,於是改變找人的方向,從中上大學挑出努力進取﹑力爭上游的畢業生,他們更懂得團結力量大。換句話說,當公司這艘大船要穩健前進時,需要大家手腳一致,努力型員工便勝出。
結論來了,今天的職場易經筆記,給你劃兩個重點:
💚1.管理上,員工要努力﹑老闆要支持。員工不聰明,老闆就要變聰明。
💚2.用人上,員工要的是努力,而不只是聰明。努力帶來團結,聰明帶來分裂。
如果讀了本文讓你受益,請留言+1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類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礙 在 白色豆腐蛋糕電影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蜘蛛人」湯姆霍蘭德所謂的「休息一下」
可能因為「多重人格」變得更辛苦更複雜
湯姆霍蘭德自從演完《蜘蛛人:無家日》後,已是6度扮演「蜘蛛人」彼得帕克,他先前允諾會暫時休息一下,不多想是否要繼續演出「蜘蛛人」一角,但他的新計畫最近公布,可能會讓他變得更辛苦。
湯姆的新劇《The Crowded Room》,由曾得過奧斯卡獎的《美麗境界》編劇阿奇瓦高斯曼一起攜手,影集的故事靈感來自小說《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這部多次被改編為電影的精彩人格分裂題材,講述解離性身份障礙症,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
湯姆霍蘭德飾演多重人格患者Billy Milligan,將直接挑戰《分裂》詹姆斯麥艾維、《鬥陣俱樂部》艾德華諾頓的精湛演出,比利在原作小說深受多重人格之苦,曾在16歲嘗試自殺,獲救後反而衍生出多重人格保護自已,更曾犯下多項滔天大罪,但他卻在4位精神科醫師和1位心理學家共同宣示證明下,獲判無罪,引發爭議。
湯姆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辛苦,因為他不僅是該劇男主角,也擔綱執行製作人之一,也將與其他資深影人共同從事幕後工作,然則,他所謂的「休息一下」可能反而變得更辛苦,光是在24個人格揣摩上,就有一定難度。
多重人格患者的內心世界,到底會是什麼呢?阿奇瓦高斯曼在《美麗境界》就曾透過知名數學家約翰納許來闡述過思覺失調症,如今再拍心理疾病題材,想必更得心應手。阿奇瓦高斯曼這次與「蜘蛛人」合作,而他之前也有過超級英雄題材的經驗,甚至是HBO影集《泰坦》的主創、編劇,顯見他同時也對超級英雄類型的熱愛。
雖然《The Crowded Room》尚未公布上檔時程,不過Apple TV+近期積極培植新作,最近也宣布與山謬傑克森合作《The Last Days of Ptolemy Grey》、傑克葛倫霍《Snowblind》等強檔新片消息,網羅更多精采電影戲劇,讓Apple TV+在影視上更有絕佳表現,也相信更能打響其品牌內容。
Apple TV
#appletv
#tomholland
#spiderman
#TheCrowdedRoom
#湯姆霍蘭德
#蜘蛛人
#24個比利
類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礙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正常與異常》
大家好,我是角爸。
最近地球上最大的事應該非這個疫情(或說瘟疫)莫屬。
這個病毒大流行,讓全世界1/3的人都待在家中,相反的也讓地球變健康了。
這種突發性的,也可以說災難性的全球大事真的讓我們人類反向思考、反省、或說「強迫性的換個角度思考」很多,許多企業倒閉或是轉型,或是因此發現自己企業少了應對這種狀況的人才或機制,或是強迫企業升級等等。
很有趣的。這個情景也讓我想到,這不也曾經是真真確確發生在我個人身上的事嗎?
和角媽在一起,然後維持這段關係,對我的人生來說,也像是一種「突發性的,或者說災難性的」痛苦的過程,這過程一直不斷的讓我「反向思考、反省、或說強迫性的換個角度去想」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沒有放棄(倒閉),因此我漸漸轉型,生出了應對的機制,然後升級,而最終我得到的是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伴侶」與「更好的關係」。
我們都聽說過「人類其實是地球上的癌症」這種比喻,人類種族的繁衍跟各式活動其實一直都在破壞地球,讓地球往更糟的地方走去,因此一旦人類遭受大自然的反撲,對人類來說是災難的事,反而對地球是健康的。
我們看待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如我們在地球上以人類的角度出發,為了生存,為了便利,開發土地,從事工業活動,使用大量電力,而對於人類所造成的各種污染,卻總是只有少數人在努力與關心。
於是我們看待與自己不一樣的人,就會去區分「正常」與「異常」,和自己一樣的,就是正常人,用正常的想法,正常的行為規範在處事,和自己不一樣的,就是異常,就是一種疾病,就是不對的。
很有趣的,這次疫情影響,許多人開始待在家中,而我和角媽本來也就是過著深入簡出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活動,出遊也基本都是去沒人的地方,原本「正常」的變成「異常」,原本「異常」的也變「正常」了。
我和角媽在一起之後的每個日子,幾乎天天都在思考這之間的道理,究竟什麼是正常,什麼是異常,有沒有可能我所認為的正常,其實是我的以為,我的誤解,其實角媽所期望所標示的,才會是正確的?每次遇到我們之間的衝突,我都會一題一題這樣的捫心自問,慢慢的慢慢的,我們開始找到一條新的,彼此和平與協調後的道路。
和角媽(或說BPD邊緣人格)最多的爭執後期(吵架尾聲),幾乎都會圍繞在到底是誰的錯誰的問題,這當然也是每個名為爭吵事件的必然發展,而雖然我常宣稱我的觀念是「不要去評斷對錯,因為沒有人是一定對也沒有人是一定錯」,但往往在吵架過程,我內心依然總是浮現「這種事妳只要不要先敏感,不要先罵人,我也不會想跟妳吵」這些念頭,而這念頭雖然沒有指明誰對誰錯,卻也已經是基於自己是對的立場在想這件事講這件事,也因此角媽(BPD的立場——過度敏感、情緒失控)總是因為一直感受到「我覺得我都沒有問題,問題都是在她身上」,而無法放下自己的情緒。
因為如果事情結束在這,不就證明了確實事情全都是她的錯,她不該這麼敏感,她不該變成情緒失控的人,她不該有這個病,而又因為這也不是她自願的,因此推論到極點就是「她不應該存在這世上」。
所以誰都沒有想到,一件小事的起因,到吵架的結論,在BPD心裡竟是這樣的推導,終至這樣的結論。也難怪她們總是有這麼大的痛苦與這麼不容於世的悲傷。
但在此時,身為正常人的我們,卻都還只是覺得「妳就道歉就好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還在認為自己一點錯都沒有。這在我現在想起來,這個想法才是最可怕,最糟糕的。這就像是現在疫情中,依然還是有居家隔離的人,身處檢疫時期的人說「我又沒怎樣?為什麼不能出門?」
人類的這些「以自己為出發點去看事情」的習性,幾乎都可以稱為「原罪」,但我們為了讓自己好過點,頂多說「這就是我們的盲點」吧,的這樣輕描淡寫帶過。
所以才會常常在無意間傷害人而不自知,甚至被點到了也還是「我這樣說有錯嗎?」的態度。
像是綜藝主持人說「憂鬱症啊,簡單來說就是『不知足』」。
一般人也許被這種自大刺傷時只是錯愕一下,或是罵回去,但極度敏感的BPD面對這樣的壓力,推導的結果卻是「我根本不應該活著」,「但我真的好想像你們一樣好好活著」。
我和角媽的關係之所以越來越改善,就是因為我們在不斷的事後討論中,我們漸漸釐清出這些感受,而我願意尊重她,聽到她,認同她,而每當她感受到我的「聽到」「知道」,「我的認同」,她也越發的心安,知道了「自己有棲身之所」,有了「容身之處」,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同時她也肯定的回饋我她的努力,以及她也常時的練習對自己的覺察,於是我們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這可能是世上不多的例子,也一如聽到地球的聲音的人類,保護地球的人類,始終也都是少數一般,只是希望人類的進展,資訊的普及與平等,能讓這些「聽見」的例子傳得更多,傳得更遠,讓越來越多人學會「聽見」,這不只是幫助了許多的BPD或是任何人格疾患,也其實是幫助了自己,以及遠到幫助了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
附圖是遠見雜誌,讓我想到寫下這些的文章。
那片海多美,不是嗎?
——————————
延伸閱讀
【相關影片】最多人需要,卻最少人做到-同理心(上):
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149569589716933?d=n&sfns=mo
【line貼圖】角媽繪製-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8427229?lang=zh-Hant&ref=gnsh_stickerDetail
【line貼圖】角爸繪製-超有同理心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9587046?lang=zh-Hant&ref=lsh_stickerDetail
【社團】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3265491353712/?ref=share
【關於BPD】吃醋?多疑?情緒失控?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youtu.be/hz7YmVqHmz4
【關於PBD】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https://youtu.be/sEjA2TWNiSs
【影評】角媽影評-小丑Joker:
https://youtu.be/pl3e1TFsPow
#邊緣性人格 #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障礙 #境界性人格障害 #精神疾患 #精神分裂 #人格障礙 #人格疾患 #人格違常 #解離症 #精神病 #精神官能症 #憂鬱症 #健康 #心理疾病 #邊緣性人格少女 #獨角動物 #獨角獸媽媽 #獨角獸爸爸 #角媽 #角爸 #邊緣人 #邊緣人格 #line #貼圖 #wunicorn #bpdgirl #bpd #borderlinepersonalitydis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