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組的正解,no23青春微素養》
自己是青春組的時候,讀得是侯文詠勵志的書,而翻開蔡淇華這本書,真心覺得沈迷在手機世界或是不知自己未來走向的這一代青春組,應該都來讀一下這些真人實事的故事。當心思對於手機和電動不離不棄的同時,蔡淇華帶著學生,從讀書的方式、自傳的編寫、面試的重點跟社團和社會的連結,踏踏實實走過一遭。
我心裡多希望在求學階段,可以遇到這樣的老師帶領走過混沌不安的青春高中生活,告訴年輕人所有的不解最終有答案。頓悟前輩媽媽所說,高中跟大學最重要有三五好友外,還要一個好老師的重要。
他告訴我凡事都是雙面刃,手機沈迷不好,但如果可以轉成學習,就是把握零碎時間的利器;打工耗時,如果符合邊際效益就值得一試;打開社會參與
的那一道門,做起事來更有意義。
於是創立自己品牌,跳躍式模仿學習,運動是打破僵局的國際語言,成為自己想要的楷模。
我想要告訴青春組,「日常細節,會反映最真實得人品。」友直友諒友多聞,看到朋友特別準備一件外套,怕她冷到的貼心,請收下也學習。「機會錯過就不在。」就像教練推薦去上一級別的隊練習,就是養兵千日儲備好戰鬥力的被看見。
於是希望青春組真心對人,重視細節和履行承諾,讓青春的日子長出自己獨特的模樣。就像今日青春組當早餐值日生,媽媽版本叨念的內容同理可證,很想畫上囉嗦句點,但卻心急不知如何言簡意賅。
看書吧!閱讀可以開拓視野,也是萬物的武功秘笈。看蔡淇華如何指引我們這些崩潰媽媽一條生路。
青春微素養重點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學的公民教育重點應該放在基本法治教育、面對爭議問題的公民思辨能力。」
「中學生需要的,是在青少年時期能夠擁有基本的公民法治常識,例如基本人權、個人在社會中的權利與義務、培養守法的遵法意識、思考權利衝突時如何互相尊重、與青少年息息相關的基礎法律議題,學習在法治國中如何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具備獨立思辨、自我負責的判斷能力。」
〈中學公民科法治教育重心何在?——以學測考題爭議為例〉全文看這裡➡️ http://bit.ly/2uN03Ze
⚖️ 中學的公民教育的意義與出發點
〔 中學的公民教育重點應該放在基本法治教育、面對爭議問題的公民思辨能力。法治教育的重點不是匠氣的法條背誦與填鴨教育,事實上,法條成千上萬,法律系學生也不會抱著法典猛背。觀諸律師、司法官國家考試皆附法條,可以翻閱法條作答,即可知「說文解字」、「背法律」、「記憶力很好」,根本就是對法律人的最大誤解。
法律的精髓,不是抱著法條查詢每句話的意思,而是嫻熟法律背後的理論、意義,實踐人權保障、進行利益衡量等社會中艱難又複雜的問題。
當然,中學生並不需要嫻熟大學要花四到五年也未必唸得完的深奧法律理論,中學生需要的,是在青少年時期能夠擁有基本的公民法治常識,例如基本人權、個人在社會中的權利與義務、培養守法的遵法意識、思考權利衝突時如何互相尊重、與青少年息息相關的基礎法律議題,學習在法治國中如何保護自己、尊重他人,並具備獨立思辨、自我負責的判斷能力。
至於技術層面的法條操作、訴訟上的期日與期間、法律執行細節,或是不同學者有不同意見的各家複雜學術理論與爭論,或是跟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司法實務工作者解決個案的能力,都不是中學生應該背誦與負荷的負擔。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在人格發展上是一個重要階段,需要培養的是思維方式,而不是期待他們具有大學各專業領域學生的智識與研究能力。〕
🧐但實際上呢?
〔但問題在於,理想歸理想,實際執行面卻荒腔走板。依照我的觀察,在公民學科領域的實際教材、教學與考試,時常與「法治教育」的理想背道而馳,使學生對於法律規定產生混淆,在背誦與記憶的填鴨教學中,抗拒學習法治觀念。
甚至,從國中到高中經歷幾年的公民課後,很多學生根本無法真正理解到憲法的重要性、為什麼要守法、權利是什麼、人權保障的重要性、刑事程序的目的、無罪推定的意義、媒體識讀的重要性、羈押不是刑罰、選舉的民主意義等基本的觀念。
他們只會在聽到提問時,機械式地背誦教科書內容,我在他們一臉茫然的眼神中,看到的是被考試與僵化教育壓榨的一群憂鬱少年。原因在於,課綱與教科書編定就有欠妥適,內容欠缺宏觀觀念,導致教材脫離原先的理想,反而變成填鴨教育,要學生背一些雞毛蒜皮、枝微末節的不重要內容。」〕
👀當今公民法治教育的隱憂
〔當青少年們在憂鬱的學習歲月中一方面背誦瑣碎片段的內容,還要記住「答案可能不是正確的」,一方面又很可能未能被培養成一個法治國公民應有的素養,我們要如何期待他們在成年後必須負起完全的法律責任與公民責任時,在面對煽情的輿論與滿天飛的假消息時,不要成為一個法盲、理盲與文盲的「三盲重症患者」?
一個由人民選票來決定國家未來的民主國家,如果在學校的公民法治教育就已帶著錯誤的法律觀念,未來該如何是好?〕
〈中學公民科法治教育重心何在?——以學測考題爭議為例〉全文看這裡➡️ http://bit.ly/2uN03Ze
鳴人堂
Hsin-Yi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