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文章
值得再分享🙏🏻❤️
🌼🌼🌼🌼🌼🌼🌼🌼🌼
「快50歲的我」
請捉緊人生每一個機會
不要把「年齡」當作「懦弱」的藉口
很久沒有跟大家分享我的內心世界
今天晚上待我感性一番
題目頗為震憾
因為年齡通常是女性的「秘密」
但這幾年人生經驗告訴我
女性絕對不需要隱瞞自己的真實年齡
只要有自信
人生便會活得更加精彩有意義
試問誰人不會老
皮膚鬆弛、皺紋出現及白髮蒼蒼
就算天大的美人
也逃不過老這人生過程
何況每個年紀的女士
都有她們的美態
當然「青春」兩字
對我來講已經成過去式
現在可以用「硬淨」「堅強」等形容詞代替
每個人有三個年齡
~真實的年齡
~外表看似的年齡
~心境的年齡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心境的年齡
心境若是年輕的話
做任何事情都會起勁得多
外表自然也會年輕起來
另外要懂得待人處事
歲月的洗禮與沉澱
可以令我們變得更成熟穩重
衣着打扮
要適合自己的性格及年齡
令人看得舒服
不要隨波逐流
盲目追求潮流
年輕時的我
以為30歲的女士已經很老
到自己30歲的時候
又去想如果40歲的我又怎麼辦
今年10月將會50歲的我
出奇欣然地接受這個「駭人」的現實
我從來沒有去刻意隱瞞自己的年齡
寫「意料之外」一書
我的愛情故事之「希臘情緣」
一開始已經寫上發生年份
心水清的你們
有數得計
簡單介紹一下我的人生歴程
出生於香港沙田大圍(豬年天蠍座)
白田村長大
八歲搬到禾輋邨
沙田聖母無玷聖心幼稚園及小學畢業
中學畢業於九龍塘賽馬會官中
然後去了美國德州Dallas
當了一年交換生(Grade 12)
回港後本來打算再赴美國
投靠住在芝加哥的叔叔
一邊讀大學一邊工作
怎知暑假期間
有一天跟中學同學坐巴士
看見對面乘客手執報紙
剛巧看到某航空公司
招聘空中服務員的廣告
便膽粗粗決定一試
18 歳誤打誤撞闖三關被取錄
由於當時還不到19歲
被迫由原本Induction 推遲數月
才可以正式受訓
一飛差不多9年光景
1994 年希臘旅行期間
偶遇意大利老公
長途拍拖4年多
雖然腦海充滿千個問號
但是最後終於決定為愛情
放棄香港一切
移居意大利
嘗盡人生高高低低
一轉眼便21 年
由當初一點意文也不懂
現在可以跟意大利人打交道
雖然文法上仍有錯漏
但完全沒有影響我的工作
初初做了七八年出入口生意
後來生了小孩便專心照顧兒子沒工作
現在兒子差不多14歲了
4年半前為了興趣寫專頁
一邊煮、一邊寫和一邊分享
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走多遠
只是盡量去享受分享過程當中的樂趣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之餘
亦可以帶給人家歡樂
雖然期間遇到不少挫折及困難
但往往就是這些挑戰
令自己變得更成熟豁達
「意大利衣食住行」給予我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開粉絲聚會(香港及台灣)
第一次開烹飪教室
第一次寫飲食專欄(意味心翔)
~美國紐約食神手冊
第一次做雜誌封面 (樂在明廚)
~加拿大溫哥華及多倫多
第一次接受傳媒訪問及見報
第一次上電視
第一次出書(意料之外)
第一次出自家品牌KK泳衣
第一次開網店
第一次出自家品牌KK檸檬蛋糕
2020 年受疫情影響
我取消了一個煮食旅遊團
兩個南意Ischia 溫泉島環島團
但我答應自己
適當時候再捲土重來
不可以氣餒
今日的分享
希望大家捉緊人生的每一個機會
不要把「年齡」作藉口
相信自己的能力
可能你有很大的潛能
連你自己也不知道
有一天把這「小宇宙」發揮出來
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
希望你們有一天想起意大利的時候
除了歷史文物、意粉Pizza、Gelato
型男美女、名車及Fashion 外....
還會想起我 KELLIE
~KK LIFE IN ITALY~
🔝🔝🔝🔝🔝🔝🔝
❤️❤️❤️❤️❤️❤️❤️
KK香港網店
https://bit.ly/3rcnNOp
KK網店目前接受Mastercard,
Visa及Alipay付款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不足哥한국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追蹤不足哥IG: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813319/ ► 追蹤不足哥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813319/ ► 訂閱不足哥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
過去式題目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的快樂時代〉 ◎曾詠聰
最後賣唱的人失去了
對世界的好奇
圍觀的人被生活蒸乾
走到街上,努力與陌生人擦肩
驅散大衣上樟腦丸的氣味
輾轉回到睡了半生的床
繼續輾轉,剩下的半生
扇葉安分守己地轉動
我們卻不明不白地睡去
從何時起,我們學懂摺曲身體
緊緊包裹著跳動的脈搏
在雷電和暴雨間顫抖
第二天如常穿戴妥當
拉直腰板
擠進列車深處
點算這個鐘數的恒常乘客
記下他們相似或相同的生活姿勢
很多年以後,我才記得
那夜原來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我們坐在月光照射的公園
恰似世界只餘下我們一種呼吸的節奏
相互訴說著沒有棱角的將來
以及令彼此無故發笑的體驗
或許在更多年以後,我們會碰面
在賣唱的人收拾行李,人群游離的一刻
熟悉的輪廓被瞳孔對上,重新對焦
我們會錯愕,時間銳利的棱角
早早已傷及彼此的腰骨,壓得佝僂
變成拼命握緊扶手的上班族
我們會寒暄幾句,不談甚麼
我們會各自繞道回家
會維持習以為常的呼吸節奏
躺在積存半生餘溫的床
傾聽扇葉和世界不明不白地轉動
然後在淡淡月光下張望
那一套掛在床邊,散發霉味的衣衫
--
◎作者簡介
曾詠聰,香港詩人,1990年10月生,煩惱詩社創社成員,浸會大學中文系。喜歡寫詩、看電影。曾獲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青年文學獎等詩組冠軍。著有詩集《戒和同修》。
--
◎小編烏龍賞析
詩選主編黎漢傑曾提過,在《2014香港詩選》中,他的編選標準除了因當年香港發生較多政治事件,而增加了相關詩作的選入數目外,同時也傾向於選入年輕但未受足夠文學媒體關注的詩人。所以看到「我的快樂時代」這個題目時,或許有部分人腦中會先浮現出另一個香港人──林夕在1998年寫給陳奕迅的同名歌曲。
林夕是這麼描繪出他的快樂時代:「讓我對這世界好奇/讓我信自己的真理/讓我有個永遠假期/讓我渴睡也可嬉戲」。而幾年後,當時二十多歲的年輕詩人曾詠聰,又是如何描繪他心中的快樂時代?
從前兩段可以看到,詩人先是用了許多生活上的片段,來展現人在生活的同時,如何也被生活給壓縮。首句開始,以「失去」、「蒸乾」等詞,象徵逐漸被磨損的熱情。末四句以固定轉動的扇葉,對比相形下難以有秩序運作的人生,而這裡的輾轉既是經過許多人及地方,也是反覆在床上翻身,努力入睡以便換取下一個明日,即使有時候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過日子,還是給日子過。在被生活消磨下,「我們學懂摺曲身體/緊緊包裹著跳動的脈搏」,即使有過多少雷與雨般的恐懼和悲傷,仍要在隔天將自己武裝成正常的樣子,繼續生活。
到了第三段才終於看到詩人正面闡述了他的快樂,「恰似世界只餘下我們一種呼吸的節奏/相互訴說著沒有棱角的將來/以及令彼此無故發笑的體驗」,彷彿整個世界只剩下詩人與對方,連呼吸的節奏都相同,甚至無須特定原因,簡單的談笑都能感到歡快。當時還沒有誰被磨損,未來還沒有確切形狀,卻在那一刻也因此令人有所期待。
然而回到此段開頭,詩人下了一個過去式的但書:「那夜原來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詩末則揉合前三段出現過的意象。曾經那麼快樂談笑的兩人,也都緩緩得被時間稜角給刺穿,回過神來再也沒辦法挺起腰骨,像過去那樣筆直前行。他們都成了那些圍觀賣唱人、被生活給蒸乾的群眾,也成了腦海中曾經記住的恒常電車乘客,有了相似或相同的生活姿勢。
儘管彼此都以為彼此,仍與多年前的那一夜無異。
再也沒辦法恣意談笑、呼吸節奏仍是相同,卻已非唯一、多年前還沒有稜角的將來成為現在進行式,每天都更傷害自己一些。回家躺在床上,越來越不明白世界運轉的規則,只知道無論如何過生活、無論有多少痛苦不斷發生,地球仍舊持續轉動,日子持續過去。月光再度出現在詩中,然而已不如第三段那樣美好,映照的不是快樂談笑的自己與對方,而是只剩下一件發霉的衣服。
但發霉的究竟是衣服,還是本身已經被生活過得生霉,進而沾滿了身軀與衣物?
綜觀全詩,對於2014年的詩人來說,「我的快樂時代」到底是怎麼樣的時代?並不是因為過得特別好而留在記憶裡,而是因為後來的日子都被刺得遍體麟傷,那段雖然沒什麼特別,卻無疤無痕的時光,便自然浮了上來,成了最潔白光滑的快樂時代。
參考資料:
1. 楊天帥,〈怎樣選,怎樣說──評2013香港詩選〉,(來源:https://reurl.cc/mnLDvG,2016.01.05)。
--
美術設計:泱泱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9.html
過去式題目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故事的人》以「白色恐怖三部曲」做為第一季的終點,在推出第一集的時候,我承認有些朋友的留言,讓我感到意外。
「一聽到這個議題,就沒興趣,跳過。」
「你們能不能多報點時事?」
「這是在為民進黨護航轉焦點嗎?」
說我們做這個題目是在為某某政黨護航的,真的是太抬舉我了,我一直自認我對台灣的政局了解太淺,跟我同年代的同業比起來,簡直就是政治白痴。選定做這個題目時,是今年二月吧?那時全台灣還在「抗疫有成」的驕傲裡。
但我對「轉型正義」相關議題的興趣,不是始於今年二月,甚至不是始於台灣。
這要回溯到2015年,我在芝加哥做的一個採訪。我當時訪的是一個因冤獄坐了二十四牢的Darrell。非裔的Darrell在1983年被警察刑求,認了一個殺人罪,因此入獄服刑。服刑期間,Darrell一再上訴,堅稱自己沒有犯下罪行,後來他的案子引起一個記者的注意,說他的情節跟他以前訪問過的另一個受刑人很像,這個記者後來做了調查報導,很多民權團體加入聲援;結果發現在1970年到1990年代初,至少有125名受害者,都是被同一個警官刑求,認了自己沒有做的罪行入獄,其中絕大部分是非裔。
2014年,芝加哥警局終於正式道歉,2015年初賠了Darrell十萬美金,也就是兩百多萬台幣。這時距離Darrell被刑求入獄已長達三十二年。也就是說,芝加哥警局這個錯誤,是在三十二年之後,才被糾正。
我當時會對這個案子感興趣,是因為美國那時出了一個特異獨行的候選人,叫做川普,他「白人至上」的相關言論引起當時美國社會很大的不安,這也是為什麼Darrell的案子會受到廣泛的報導,因為要提醒大家,美國社會對非裔的歧視不是過去式。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的種族衝突更尖銳,到今年佛洛伊德案的涉案員警終於被判刑,BLM運動在全美、甚至全球延燒,很多分析都指出,這是因為美國社會始終沒有正面對待對黑人歧視的問題。
但當我在報導Darrell的故事時,的確也感受到芝加哥警局的為難。第一,這屈打成招的行為又不是現在當政的人做的,在當時的時空環境裡,能夠做出道歉已經算走得很前面,如果我沒記錯,他們有可能是第一個願意道歉的美國警局。第二,道歉為什麼這麼困難,是因為道了歉,承認錯誤就要賠,每個受害者的情節都這麼嚴重,一關一二十年,人生全毀,真的要照損害程度賠,芝加哥警局早就破產了。
所以最後這個結局,是找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點,將這個事件有個「closure」,中文很難翻得精確,但我個人的解釋是,這是一個讓事件落幕的儀式,這表示我們對這個事件有個共同的認知,接下來雙方都可以各自往前走。我當時訪了好幾個冤獄的受害者,每一個都跟我說,道歉比賠錢重要。唯有這樣,他心裡背負的枷鎖才能真的放下,又或者,只是多一些人分擔,讓他好過一點。
幾乎每一個社會都有像這樣的歷史傷痕。美國有黑奴,德國有納粹屠殺猶太人,哥倫比亞有毒梟殘害平民,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美國都有殖民原住民的歷史⋯⋯這些受害者全都受過重大創傷,更糟糕的是,傷害幾乎都是代代流傳下去。
這一集我們訪問到的陳慧瑛小姐,屬於我們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經常無法看見的一群人,他們並不是直接受到國家的迫害,但卻因為白色恐怖,她,也成為了受害者。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聽到蔡寬裕、陳欽生及陳慧瑛的故事的時候,我沒有辦法轉過頭去,這是台灣自己的歷史傷痕,我希望我能很誠實地看待這段歷史,也許我們運氣好的話,也可以有一個closure。
謝謝許多朋友在Apple Podcast與留言區為我們留下真摯的評論,如果你也喜歡《說故事的人》,請給我們五星評價支持、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讓這些故事能夠被更多人聽見。
-
《說故事的人》第十二集——白色恐怖:誰是受害者?
|官網全集逐字稿|
https://www.ourstories.fm/podcasts/ep12/
|立即收聽|
APPLE https://apple.co/3gMi5PF
SPOTIFY https://spoti.fi/3xC9hCM
GOOGLE https://bit.ly/2SHPz9U
KKBOX https://bit.ly/3gRQJaV
SOUNDON https://bit.ly/3wN39Y4
過去式題目 在 不足哥한국어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追蹤不足哥IG:https://www.instagram.com/peter_813319/
► 追蹤不足哥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ter813319/
► 訂閱不足哥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9CAxup9QtOZA4JEpzXo0g
今天要教大家韓文"過去式變化"的 用法 喔
不足哥自創"兩個小人"公式
超級簡單
讓您秒會過去式變化喔~
煩請多多訂閱不足哥唷!!!
裡面題目的答案詳解唷
買 : 샀어요/샀습니다
賣 : 팔았어요/팔았습니다
關 : 닫았어요/닫았습니다
有/在/待 : 있었어요/있었습니다
看 : 봤어요/봤습니다
聽 : 들었어요/들었습니다
運動 : 운동했어요/운동했습니다
喝 : 마셨어요/마셨습니다
學 : 배웠어요/배웠습니다
見面 : 만났어요/만났습니다
#韓文單字
#韓文過去式
#韓文過去式變化
#韓文檢定TOPIK
#不足哥文法
#韓文文法
#自學韓文
#學韓文
#不足哥優質頻道
#韓文會話
#韓文語法
#韓文寫作

過去式題目 在 吉娜英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加入吉娜英文FB 粉絲頁
學習更多道地美式口語英文
https://www.facebook.com/wordsgo/
**********************
聯絡吉娜:
KK音標
基礎英文從頭學起
學好英文諮詢
請寫信到
webmaster@wordsgo.com
------------------------------
影片課程內容:
Do you understand this math problem?
(你懂這個數學題目嗎?)
Yes, I get it.
(是的,我現在懂了。現在式)
Yes, I got it.
(是的,我已經懂了!過去式)
The phone is ringing.
(電話正在響。)
I’ll get it.
(我來接。還沒接電話,未來式)
I got it.
(我接了。已經接或即將接電話,過去式)
Did you hear the doorbell ring?
Yes, I did. I’ll get it.
你有聽到門鈴響嗎?
是的,我有。我去開門。
Can you answer the door?
No, why do I have to?
You go get it!
你可以去開門嗎?
不要,為什麼是我?
你去開門。
**********************
我是Gina,我來自台灣,我是一位英文老師,我喜歡學習英文和教英文。我的影片課程,是我對於英文教學的熱情與成果,我的目標並不是幫助你發音跟美國人一樣,我自己也做不到,因為區域性的口音就不同,每個人都帶著自己母語的影響在說英文,這很棒,這是我們的identity(身分認同),不要不敢開口。我的課程目標是幫助我自己以及大家,可以輕鬆的發音。了解口語的語音變化,學習時會踏實有力量,開口說英文就會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