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快樂] #8
西川滿(1908.2.12—1999.2.24)
.
閱讀、觀賞、聆聽創作者的作品,是最有效力的生日祝福。
今天適合讀西川滿。
.
「南方是光之源
給我們秩序、歡喜與華麗」
「愛臺灣的話,就要愛臺灣的風土!」
.
摘錄蘇碩斌館長序:
「華麗島·臺灣—西川滿系列展」,訴說的是一個特殊時代留在臺灣的特殊人物,西川滿(1909-1999)。他聞名於寫作、長於裝幀藝術、醉心考察民俗、還是藏書票高手,堪稱多角度的文藝人。
西川滿雖出生在日本福島,但2歲就隨著父親西川純到臺灣,就讀臺北一中(今建國中學)就獲徴文一等獎,成年返回日本讀書再受著名詩人老師吉江喬松的啟發,重新踏上臺灣土地,誓言「為地方主義文學奉獻」。
西川滿軍生都在熱切表遷他對臺灣的愛,創作多以當時臺灣歴史、風俗為場景,由其創辦及編纂之書刊名號《臺灣風土記》、《華麗島》、《文藝臺灣》、《臺灣文學集》等,就能理解他對臺灣地方主義之情義。他不僅採集臺灣知識、也將當見聞的臺灣民俗文化轉為書籍的裝幀意念及封面設計。著名的幾例,譬如臺灣的年畫、金銀紙貼於書的內頁,再以木刻版畫插飾,構築文學與美術的獨特風格。
對裝幀封面的美學經驗,西川滿也移轉到一張一張的「藏書票」之間,自稱「魁星樓主人」,開設「日孝山房」,使用書票多至20餘種,主題網羅城門、獸牌、虎、福祿壽、媽祖等,都是濃厚的民俗味,其成果仍深厚影響至今天。
生在戰火之間,人生難免波折,西川滿的熱愛臺灣,也因為戰爭期的社會緊張而受爭議、更因戰後的國家命運而丕變。1946年他返回日本,依然繼續創作富饒色彩的南國之主景,只是卻從此未曾再回臺灣。」
.
「蘇碩斌出生」的推薦目錄: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新聞] 呂赫若遺留唯一手稿家屬捐贈台文館收藏- 看板Taiwanlit 的評價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蘇碩斌太太 :: 台南公廁地圖 的評價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漫讀節人物聚焦用台灣的文學態度走向國際:專訪台文館館長 ... 的評價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蘇碩斌著作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蘇碩斌著作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蘇碩斌出生 在 第41屆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精華版 - YouTube 的評價
蘇碩斌出生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台灣文學館館長還蠻好玩的嘛~
「蘇碩斌的大學時代正是學運的起點。但他和當時已經在追求自由、民主、正義的同學不同,他參與話劇社,「就是⋯⋯還在康樂性的社團啦」,語氣半是開玩笑、半是不好意思。直到大三,蘇碩斌遭遇臺大一些學生事件,「異議學生李文忠被台大退學,我事不關己地說『學生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當場遭到身邊同學指著鼻子痛罵一頓,被罵到一陣迷茫才找資料來了解,「那感覺我都還記得,真心覺得羞恥,怎麼啟蒙這麼慢?」」
https://news.readmoo.com/2020/12/31/interview-with-host-1/
蘇碩斌出生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蘇碩斌的大學時代正是學運的起點。但他和當時已經在追求自由、民主、正義的同學不同,他參與話劇社,「就是⋯⋯還在康樂性的社團啦」,語氣半是開玩笑、半是不好意思。
直到大三,蘇碩斌遭遇臺大一些學生事件,「異議學生李文忠被台大退學,我事不關己地說『學生為什麼不好好讀書?』」,當場遭到身邊同學指著鼻子痛罵一頓,被罵到一陣迷茫才找資料來了解,「那感覺我都還記得,真心覺得羞恥,怎麼啟蒙這麼慢?」
蘇碩斌出生 在 蘇碩斌太太 :: 台南公廁地圖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蘇碩斌.臺大臺文所教授、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但其實是社會學出身。臺大社會學系博士。...現生活的樂趣是跟女兒學鋼琴,還有和太太溜滑板。,2020年9月30日—時常掛著靦 ... ... <看更多>
蘇碩斌出生 在 漫讀節人物聚焦用台灣的文學態度走向國際:專訪台文館館長 ...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漫讀節人物聚焦用台灣的文學態度走向國際:專訪台文館館長蘇碩斌|= ... ... 趙慶華出生並生長於台灣北投,2018年屏東現代詩展學術策劃人。 ... <看更多>
蘇碩斌出生 在 [新聞] 呂赫若遺留唯一手稿家屬捐贈台文館收藏- 看板Taiwanlit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008250187.aspx
呂赫若遺留唯一手稿 家屬捐贈台文館收藏
最新更新:2020/08/25 16:36
作家呂赫若逝世後唯一留下手稿「呂赫若日記」,25日由呂赫若長子呂芳卿代表捐贈給國
立台灣文學館,進行妥善修復與保存。(台文館提供)中央社 109年8月25日
(中央社台北25日電)作家呂赫若逝世後唯一留下手稿「呂赫若日記」,今天在呂赫若長
子呂芳卿的帶領下,將此重要文物捐贈台文館典藏,呂赫若次子呂芳雄說:「我們相信父
親也會感到高興,兒子們做了對的事。」
日治時期台灣重要作家呂赫若,本名呂石堆,在1914年出生於台中廳葫蘆墩支廳(今台中
市潭子區),1935年在東京文學雜誌「文學評論」發表首篇作品「牛車」,受到文壇矚目
,被譽為「文學天才」。
今天為呂赫若106歲冥誕,其長子呂芳卿代表,將「呂赫若日記」捐贈給國立台灣文學館,
進行妥善修復與保存,文化部長李永得、促轉會主委楊翠、台文館長蘇碩斌等人皆出席捐
贈儀式。
「呂赫若日記」為呂赫若於1942年至1944年間,以日文書寫的日記,台文館曾在2004年出
版「呂赫若日記」的中譯本、手稿本。
呂赫若畢業於台中師範學校,曾擔任教師,1939年赴日本東京留學,研究聲樂。1942年,
他回到台灣,在「台灣文學」擔任編輯,也曾經在興南新聞擔任記者。呂赫若涉足文學、
戲劇、音樂等領域,因而擁有「台灣第一才子」之譽。
今天台文館受贈的「呂赫若日記」,是呂赫若逝世後所留下的唯一手稿。
呂赫若在戰後對政治腐敗不滿,轉而投入地下反抗工作。1951年,呂赫若在「鹿窟事件」
受難之後,家人害怕他遺留的手稿、創作會造成二次傷害,因此將這些文物都埋藏在台中
社口老家的荔枝園,並澆水使其腐化。日記會被保存下來,是因有記載呂赫若孩子們的出
生年月日。
多年來,呂赫若家屬相當審慎保存這本日記,每年清明掃墓時透過日記追憶故人,有感於
紙本保存不易,因此今年清明時家屬討論,同意將日記捐贈台文館典藏,盼呂赫若的堅持
精神能世世代代留傳下來。
呂芳雄今天說,這本日記對家屬而言很珍貴,因此雖然不捨,但因擔心紙質保存不易,僅
有捐贈給台文館才能長久留存,因此在大哥呂芳卿帶領下,一致同意將日記捐贈出來,「
我們相信父親也會感到高興,兒子們做了對的事」。
李永得表示,他感佩呂赫若家屬在威權之下,70年來走過這條孤單、堅毅的道路,也感謝
他們將這本台灣文學界很重要的日記手稿捐贈給台灣文學館。
蘇碩斌指出,台文館曾於2018年,在前館長廖振富的帶領之下,取得呂赫若家屬捐贈的第
一批文物,加上今天取得呂赫若唯一留下的手稿,很感謝家屬對台文館紙質保存專業的信
任。(編輯:張雅淨)1090825
作家呂赫若長子呂芳卿(右)25日代表將「呂赫若日記」捐贈給國立台灣文學館,台文館
長蘇碩斌(左)代表接受,蘇碩斌表示,很感謝家屬對台文館紙質保存專業的信任。(台
文館提供)中央社 109年8月25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62.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lit/M.1598442319.A.74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