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連假都在做什麼呢?
來分享一下最新一期經濟學人所報導的最新研究:女性地位和國家治理的關係,相當有趣,值得一讀喔😄
----
#壓迫女性會造成國家不穩定和貧窮?!
#分享外國學者研究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有兩篇相似的文章,一篇的標題為 #為什麼讓女性失望的國家會失敗,另一篇為 #壓迫女性的代價。
兩篇都是在談「父系社會」壓迫女性,對於國家整體不利,主要是對「減少社會衝突」、「維持政治穩定度」有不利影響。
他們引用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Hudson、楊百翰大學Bowen與Nielse三位學者的研究指出,壓迫女性傷害的不會只有女性,男性也會受到波及。
三位學者提出了 #父系社會症候群(patrilinealsyndrome)的概念,症狀包含:
在財產權及家庭法中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女性過於早婚(童婚)、女性婚後與男方家族同住、一夫多妻制、結婚的聘禮制度、重男輕女、對女性的暴力,以及社會對這種暴力的態度。
這研究將176個國家以症狀的嚴重程度,打0-16分的分數。0代表無症狀,16代表病入膏肓。
例如:
澳洲、瑞士、瑞典皆為0分;
伊拉克、奈及利亞、葉門和塔利班奪權之前的阿富汗被評為15分;
南蘇丹則獲得最糟的16分。
他們估計,約有120個國家還是受到父系社會症候群不同程度的影響。
#父系社會症候群與脆弱國家指數
接著,學者們借用智庫和平基金會Fund For Peace所做的2021年 #脆弱國家指數 (註)的數據,來探討該國家父系社會症候群的程度,和脆弱國家指數之間的關聯性。
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
父系社會症候群和一個國家的劇烈動盪高度相關(比「收入」、「都市化程度」甚至是「世界銀行用來衡量良好政府治理的標準」都更相關)!
例如,脆弱國家指數中前20名最動盪的國家,#都有實行一夫多妻制。
這可能是因為重男輕女、實施一夫多妻制的國家,容易造成大量適婚年齡男性找不到配偶,進而導致社會問題。
研究證據也指出,家父長制和貧困息息相關。
因為傳統父系社會常為了聘金把年輕女孩「嫁掉」。
少女早婚極有可能造成學業中斷;假如她面對的是一個惡質的丈夫,也較難起身抵抗。
這些年輕女孩們,在艱困的情境下,也較難養育出健康、受到良好教育的下一代。
台灣女性結婚平均年齡達30歲,我們恐怕很難想像,這世界上仍有五分之一的年輕女性,未滿18歲即步入婚姻;有二十分之一的少女,結婚年齡更是不到15歲。
#父系社會文化在全球衰退中
#性平上的進步仍需小心呵護
經濟學人文章指出,若從全球整體趨勢來看,父系社會文化正在式微中。
針對女嬰的選擇性墮胎已經大幅減少。過去性別比高度不均的國家,如南韓、喬治亞、突尼西亞,都已回復到正常水平。中國和印度的失衡情形也在趨緩中。
童婚的問題也受到正視。2000年以來,有超過50個國家將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8歲。
即使如此,近期 #塔利班在阿富汗、#美國德州心跳法案 的例子,也提醒我們,女性權益上的進步並非不會倒退。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相對穩定但父系社會症候群嚴重的國家,也可能存在較高的社會動盪風險。
——-
#台灣的父系社會文化也在衰退中
#我們還可以做更多
讀完後,回想台灣,台灣在各種國際性別平等指數上,一直名列前矛。
「父系社會症候群」的童婚、一夫多妻制等「症狀」已經很少見,民法對女性的不公平也大幅改善,雖然還是有結婚聘禮習俗、婚後夫家期待,以及性別暴力等問題。
做為立委,我在立法院已提出《跟蹤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私密影像條例、刑法權勢性侵相關條文、行政院組織法內閣三分之一性別比例原則等法律提案。
上會期處理到一半的《跟蹤騷擾防治法》非常迫切,本會期ㄧ定要三讀通過💪,補上台灣性別暴力防治法治的重要一塊拼圖。
當然,法律是社會的共同道德底線,落實性別平等的文化,還是需要我們大家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共同反思與努力😄
-----------------
註:脆弱國家指數由美國《外交政策》等每年根據政府的控制能力、人權、治安、經濟等12項指標,評估各國的不穩定程度。指數愈高,意味該國家的不穩定程度愈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Eliza 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SUBSCRIBE:https://www.youtube.com/elizaang 德國生活播放清單▷https://goo.gl/TYp8Hp 分享我去年從丹麥結婚一直到現在回德國生活的心路歷程,希望大家能從這支影片獲得有用的資訊:) 有問題也歡迎在底下留言~ 2016 6月初在倫敦決定...
「民法三大原則問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Eliza 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B2L6民法(二) 契約自由原則】 內文 的評價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民法三大原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民法三大原則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契約自由、所有權絕對、過失責任原則之適用與突破(兼論消保 ... 的評價
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桃園市中壢區傳出一起家暴毆打女童致死案。40歲謝姓男子疑因3歲女兒不聽話、說謊等,竟用「不求人」、甩巴掌方式,毆打女童直至全身瘀青,謝男6日凌晨發現女兒呼吸發生異樣,隨即送醫急救,但到院前已無生命徵象。
■女友竟認為正常管教
警方清晨6點左右接獲醫院通報,隨即到醫院帶回謝男偵訊。警方調查,謝男與其同住女友在醫院時情緒相當鎮定,一語不發。警訊時謝男供稱,兩天前因為女兒不聽話、說謊等行為加以管教,並強調「僅動手1、2次而已,沒想到會這麼嚴重」。被列為關係人的謝男女友,認為只是「正常管教」,所以沒有勸阻[1]。
■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兒虐案通報中,約有4成都是不當管教造成。專家建議,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且應注意自身情緒,可先深呼吸再跟孩子講道理。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簡任視察林春燕表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6年曾有一個全球的調查,發現2到4歲的幼童中,有75%受到經常性的暴力管教,呼籲國際政府能立法禁止體罰。林春燕簡任說,台灣的教育單位很早就有相關立法,禁止教育單位體罰學生,但在家長端,並沒有類似的立法。家長也普遍認為,孩子就是要管教才能避免做錯事。
但根據統計,保護司受理的兒虐案中,有約4成都是不當管教。林春燕簡任表示,家長的出發點是教養,但當孩子做錯事,家長可能一時情緒激昂,力道就失控。不當管教的方式包含甩巴掌、用水管、棍子等工具打小孩,可能造成孩子嚴重的身心靈創傷。
保護司建議,「教」孩子不應是「教訓」孩子,「教」是溫和堅定的溝通;「教訓」可能只是家長情緒的發洩。家長在面對孩子做錯事、需要給予教導時,應先深呼吸、平撫自身情緒,再好好處理孩子的問題。
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林奕萱醫師表示,根據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學會的資料,體罰可能造成孩子自尊低落、容易害怕家長或照顧者,也會認為「打人是被允許的行為」,有較高風險會霸凌其他小孩、有攻擊行為,或造成人格發展的一些狀況,如可能偷竊、虐待動物等,也可能比較容易憂鬱或焦躁[2]。
■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
若把兒童虐待界定視為從黑到白的光譜,屬於「黑色」的兒童虐待案例,像是家庭內的亂倫、照顧者吸毒酗酒無法戒斷、長期毆打孩子成重傷和致死等狀況。此類加害人多是患有精神或心理上疾病,需要專業協助治療,而所觸犯的犯罪行為則須負法律責任,認定為兒童虐待是無庸置疑的。
而光譜上灰色地帶通常是家長的「動機」不是加害兒童,發生的狀況往往是面對孩子難以掌控的脫序行為,因為缺乏育兒知能,加上情緒失控,導致責罰失手形成孩子身心上的傷害,其傷害程度符合兒虐指標,若結果是符合兒童虐待指標,沒有灰色地帶,但何以兒保單位要考量「動機」,而認為是不當管教?
許多慈祥有愛的父母,當孩子脫序哭鬧、無法溝通又遇到自己疲累缺乏耐心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地說能夠體諒兒虐父母崩潰的心理狀態了。當然若能夠用開玩笑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示理智還能控制自己,不會對孩子作出傷害的行為,而許多容易情緒失控出手過重變成管教過當的家長,多已是本身長期深陷婚姻失和、經濟壓力或缺乏社會資源等因素所致。
孩子「脫序」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生活在不穩定的環境,如:父母「跑路」,屢換居所而缺乏安全感、日常基本照顧,如:三餐不定,營養衛生不足的疏忽造成生理上不適、情感總是被冷漠對待,如:缺乏心理上的同理慰藉而沒有存在感;或是孩子本身有特殊狀況,如:過動傾向的孩子等,孩子最後只好用「脫序」來表達需求,但父母自己已無能量和能力了解孩子的需求。
針對明顯位於「黑色」地帶的兒虐案,完善的兒童保護制度一定會評估人身安全,立刻安置受虐兒童,安排寄養家庭或育幼機構提供適當的照顧,以修復心中的創傷[3]。
■父母親應如何區分合理管教與身心虐待?
▸「管教」指的是以正向、支持的方式示範或告訴子女其應有之行為。
▸「虐待」則是以憤怒、負向的方式對待孩子。
▸「管教」是父母與子女均知道管教的原因及其行為的結果為何。
▸「虐待」則是父母單向、強制的壓迫,子女無法知悉自己為何遭受不當之對待。
▸「管教」是出於協助子女學習自我負責需要、有合理管教原則(符合兒童的年齡及身心發展)、並給予具體說明。
▸「虐待」則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需要、以不當的方式(如恐嚇威脅)、缺乏一致或合理的管教原則、未加說明。
▸「管教」是允許子女去練習父母所期望的行為,錯誤仍有更正的機會,所以子女可從中得到成長、學習。
▸「虐待」則是當子女有錯誤即會受到嚴苛的處罰,而讓子女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壞人",子女無法內化紀律,反與父母關係更為不信任與仇恨。
◉例如◉
▸(管教)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爸爸選擇帶著小明前往洗手間洗手並再次提醒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過當管教/虐待)為了讓5歲小明學會吃飯前要洗手的習慣,當爸爸發現小明沒有洗手就來吃飯時,剛好爸媽又因家用衝突,爸爸隨即拿棍子責打小明的手腳,並不准小明吃飯,因為他沒洗手[4]。
■親權與懲戒權的行使界線
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根據媒體日前報導,一名「虎爸」因為不滿女兒表現不佳,接連以電蚊拍、皮帶或腳踹體罰,導致女兒受傷,最後被高雄地方法院以傷害罪判處1年有期徒刑。
民法第1084條第2項和1085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保護、教養的權利義務,甚至可以在必要範圍內懲戒子女。然而,上述的報導為民法規定帶來一個問題:「父母對子女的懲戒和教養權是否有界限?」
基於父母的親權和懲戒權,父母可以在必要範圍內處罰未成年子女,只要處罰的原因和手段是在必要限度內,就算處罰造成子女身體或精神上的痛苦,父母也可以阻卻違法。
但關鍵就在於「必要限度」,必要限度的標準,可以分成幾個層次來探究。首先是懲戒的目的,懲戒必須是為了矯正、改善子女的不當行為。而不是出於矯正目的的處罰行為,就不能認為是必要的懲戒。例如為了發洩情緒而痛罵或痛打子女,就不是必要限度的懲戒。
其次,手段的強度也必須斟酌,一方面當然是處罰手段本身不能太過激烈,例如用水果刀割傷子女、把子女倒吊起來抽打,無論如何都是太超過了,當然不屬必要限度。另一方面,手段的強度也必須與懲戒原因相結合,懲戒原因愈瑣細,允許的手段就愈輕微。講白了,就是殺雞不能用牛刀,孩子上課睡過頭以及在學校犯錯被記過,這兩種情況所允許的懲戒手段當然有所不同。
■逾越界線懲戒的法律效果
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父母確實有逾越必要限度的懲戒行為,會帶來什麼法律效果?如果父母對子女的過當懲戒已經達到刑法可以處罰的程度,父母就不能免於刑事處罰。包括傷害、強制、妨害自由等罪,都可能是伴隨著過當懲戒而來的罪名。甚至除了體罰之外,若父母對子女的辱罵和威脅過當,也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恐嚇危安罪,而不能拿「管教小孩」為擋箭牌。
當然,對於子女的肉體或精神上處罰,也可能構成家暴。法院可以依聲請核發保護令,禁止父母繼續接近子女,或是採取其他保護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特別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兒少福利法),如果父母對子女不當管教情節嚴重,依據兒少福利法第56條規定,縣市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緊急保護或安置小孩。
甚至如果經過主管機關評估後,認為孩子不適合繼續在原來的家庭裡生活,可以依據兒少福利法第71條,請求法院宣告停止父母的親權,如此一來,父母對子女就完全沒有保護教養或懲戒的權利[5]。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最初有什麼徵兆?背後又有什麼原因?
關於「兒虐」我們不斷地探究與反思,姑且不論兒虐事件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許多涉及毆打、羞辱、甚至殺子自殺等兒虐行為的家長,往往具有某些傳統的不當教養觀念,諸如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品,或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想怎樣教就怎樣教!」、「孩子不聽話就要打」、「我只是恨鐵不成鋼,罵你是為你好」等種種的觀念下,不小心便頻頻以「愛」為名,合理化自己的情緒化打、罵行為,以「教養」為名,施行「恐嚇脅迫」教育。
兒虐是從何時開始的?也許最初只是家長偶發的情緒化教養行為,久而久之,它逐漸演變成一種慣性的過當教養方式,這些教養行為對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與陰影將隨著他的成長不斷累積,而我們更懼怕的是,當家長不當的教養行為演變得愈發嚴重,最後會否失手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根絕兒虐悲劇,從推翻不當教養觀念開始
我們相信,若要終結兒虐的發生,得從源頭做起,例如:近幾年「兒福聯盟」的橘絲帶兒保運動,開始嘗試與家長探討親子教養議題,並推動「不打不罵」的溫柔教養主張。提醒家長打罵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與內心陰影,鼓勵家長們應多以尊重、傾聽、陪伴的方式,逐漸建立起與孩子理性溝通的良好互動關係,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覺察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後,再和孩子進行理性的溝通,以及若不小心做出懊悔的教養行為時,能勇於向孩子認錯等等教養觀念。
讓孩子理解父母也是凡人,偶爾也會犯錯,但能勇於認錯,做為最好的身教典範。讓孩子理解你尊重他的想法,也很努力想與他溝通,因為你愛他,所以願意好好跟他說[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中時新聞網)「狠父不求人怒毆 打死3歲女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07000405-260106?chdtv
[2](TVBS 新聞)「4成兒虐案是不當管教 專家:教養小孩應避免體罰」:https://news.tvbs.com.tw/life/1124374
[3]「不當管教與兒童虐待的界線在哪?」:https://www.cgmh.org.tw/cgmn/cgmn_file/1803011.pdf
[4](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區分管教與虐待」:https://www.dvp.ntpc.gov.tw/home.jsp?id=4fae2e3470ce3aca
[5](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當父母逾越親權和懲戒權的行使界線,可能帶來哪些法律後果?」: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6783
[6](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從兒虐談到教養】我們能做些什麼,來挽救無辜的孩子?:https://orange.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123
➤➤照片
(關鍵評論)「《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大錯誤信念」: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338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兒虐 #兒童虐待 #不當教養 #不當管教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 /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夫妻之間談錢到底傷不傷感情,很難有個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夫妻之間錢的事情如果搞不清楚,一旦婚姻發生變故,就讓自己暴露在不小的風險中。我們常遇到一些女性問這樣的問題:
請問,若是婚後女方以自己名義購屋,並以自己薪水還完貸款,此財產還是屬於夫妻雙方共有?離婚時還是得平分財產?
婚後是不是沒有所謂”自己的薪水”,除非有協議如何支配雙方所得收入?
如果是婚前,女方自己的房子,無貸款,房子婚後還是算女方個人的嗎?還是也算夫妻共有?
首先,要先告訴大家,以下的答覆,都是以夫妻雙方沒有另行協議採分別財產制為前提,那就是適用法定財產制。
法定財產制的第一個原則:夫妻財產各自所有、債務各自清償。
這個可以參考民法第1018條的規定:夫或妻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其財產。:
所以關於第一個問題的前段,婚後女方以自己名義購屋,並以自己薪水還完貸款,當然房子是歸女方所有,即使離婚,房子還是歸女方。
第二個問題的前段,自己的薪水當然也歸自己所有,可以自由花用。
第三個問題的前段,如果是婚前,女方自己的房子,無貸款,房子婚後當然還是算女方個人的,離婚後也還是女方的。
到這邊為止還算簡單。
可是,我們要知道,在婚姻中,有很多時候是有家庭分工的問題,可能是一方在外工作,一方操持家務,這時候如果財產都歸一方所有,對一方可能不太公平。
所以民法為了平衡雙方的貢獻,特別設置了一個機制,也就是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規定在民法第1030條之1第1項: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下列財產不在此限:一、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二、慰撫金。
因此,雖然在結婚後離婚前財產是各自所有,債務各自清償,但是離婚時(或一方先死亡時),法律賦予財產較少的一方一個機會,可以請求對方給付雙方婚後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這個是專屬配偶的請求權,如果配偶不願意請求,配偶的債權人不可以代替配偶去請求,因此不得不說這可能是一種逃避債務的方法。
而且因為這是為了平衡雙方的家庭貢獻,所以不能把娘家婆家繼承或贈與的財產算進來分配。
解釋到這邊,大家都知道上面三個問題的後段的答案,就是雖然財產不是共有,可以各自管理、處分,但到了離婚或有一個人過世時,就要來清算一下,可以跟對方請求婚後剩餘財產的差額。(顯然問題三的婚前財產就完全沒有分配的問題)
有看到上一篇文章:夫妻財產第一課,婚前買房,婚後還貸,房子算誰的?
http://goo.gl/ZA8T5d
的朋友看到這裡就可以比較一下:婚前買的房子跟婚後買的房子,在分配財產的時候會產生什麼差別呢?
婚前買的房子→ 歸登記的人所有→但婚後以賺的錢清償的貸款要拿來分配(不管是哪一方賺的)
婚後買的房子→歸登記的人所有→如果錢全都是用婚後賺的錢買的,整間房子的價值都要計入財產分配,而且是以協議離婚登記時,或判決離婚起訴時計算房子的價值(記住是分錢不是分房子)。
差別在那裡?以這幾年來說,房子增值這麼多,有的不動產增值將近一倍,那麼婚後用婚後賺的錢買的房子,對方可以分走的錢,當然一定比前者只分還掉的貸款,金額會差非常多。
所以以這十幾二十年來說,顯然是婚前先把房子頭期款付好,婚後再來慢慢繳貸款,比起婚後才開始用賺的錢買房子,分給對方的錢會少得多。
但未來房地產走向如何誰知道,如果婚前買了價值高的房子,貸款金額繳得哇哇叫!
最後離婚時,房子價值居然大跌,繳掉的貸款還是有分配的問題,就虧大了,所以到底怎麼樣才划算,就不一定囉!
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Eliza 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SUBSCRIBE:https://www.youtube.com/elizaang
德國生活播放清單▷https://goo.gl/TYp8Hp
分享我去年從丹麥結婚一直到現在回德國生活的心路歷程,希望大家能從這支影片獲得有用的資訊:)
有問題也歡迎在底下留言~
2016
6月初在倫敦決定結婚
07/10-07/13 丹麥法諾,7/12結婚&拍婚紗
07/16扺達台灣,回國辦簽證順便到其他亞洲國家渡蜜月&拍婚紗
07/23 婚禮派對@台灣
08/03-08/25渡蜜月(吉隆坡、雅加達、新加坡、普吉島、曼谷)
08/31 德國先生回德國,我預約到10/11申請依親簽證
09/30 考德檢A1
10/11 申請依親簽證
12/12 德協通知簽證已核准 (等待時間約8週多),獲得通知的當天訂好機票並傳真到德協
12/15 領到護照!同時先生在德國登記結婚,只需出示結婚證書和雙方的護照影本 (10分鐘完成)
12/19 or 20 先生申請我的申根保險,如果先生是德國籍,只需要出示結婚證書&妻子扺達德國的機票,從扺達日起保險即生效,即使還沒收到保險卡
12/23 扺達德國
12/24 聖誕節
2017
01/03 本人親自到外事局申請居留證,同時得到一封信學德文
01/18 選擇一間語言學校,報名德文課程
01/19 收到申請保險的信件,上傳照片等保險卡
約02/27 收到保險卡 (以信件方式)
03/03 領取居留證 (領取前會先收到一封信,得到pin碼,憑pin碼才能領居留證!原本大約1個月就可以拿到居留證,因為沒收到信所以延到了2個月才領到)
03/09 開始德文課程
【Q&A】
Q:戸籍謄本+出生證明+單身證明,需要本人申請嗎?
需要經過德國在台協會的認證嗎?
A:因為決定要結婚的時候當時人在倫敦,所以所有文件都是請媽媽協助辦理,然後再寄到德國給我們,文件不需要本人申請也不需經過德協,但都需要經過法院公證
Q:在丹麥的結婚證書是否需要經過哥本哈根認證?
A:在丹麥結完婚後拿到的結婚證書已具有法律效力,不需要再經過哥本哈根就可直接回德國登記和申請依親簽證
Q:在丹麥拍的婚紗照所支付的100歐是拍攝幾個小時呢?
A:一小時,歐洲拍婚紗照的方式跟台灣不太一樣,通常是雇用攝影師而非整個攝影團隊,並且在結婚當天一起拍攝,大部分也都是比較隨性的感覺
Q:禮服是用買的還是租的?
A:通常歐洲人結婚,禮服都是用買的居多,我也買了三套,主要是拍照使用~短白紗是在Amazon買的(for丹麥婚禮);藍色長禮服是在德國百貨公司買的(for德國婚紗照);白色長禮服是在台灣的禮服專賣店買的(for新加坡婚紗照)。另外我有自備一件H&M蕾絲合身洋裝(for吉隆坡&曼谷婚紗照),本來還想訂做魚尾婚紗和蓬裙婚紗,但因為結婚時間很趕,所以只能選來得及在結婚前寄到的XD
Q:德國人在丹麥結婚後會是哪個國籍?
A:在丹麥結婚並不會影響國籍,即使在德國登記後也依然會是原本的國籍
Q:在丹麥結婚之後有什麼要做?
A:1.申請依親簽證 2.回德國辦結婚登記
Q:在丹麥結婚後是不是就可以直接拿到德國的居留?
A:在丹麥結完婚後必須回台灣辦依親簽證才能再回德國申請居留
Q:依親簽證所須文件?
A:可上德協官網查詢
(http://www.taipei.diplo.de/Vertretung/taipei/zh-tw/04-Visa/Visabestimmungen/B__Langzeitvisum/Seite__Langzeitvisum.html)
Q:結婚後要冠夫姓嗎?
A:德國女性婚後大部分會冠(改)夫姓,但也是可以選擇不要冠(改)或者是冠雙姓,甚至丈夫也可以選擇冠(改)妻姓,但以我自身的經驗,我是未經過詢問就直接被冠(改)夫姓了…
(取自維基百科:實行「約定從一」原則(即必須擇夫妻原本姓氏之一作為夫妻的共同姓氏),無約定時則從夫姓。如《德國民法典》第1355條第2款作此規定。)
丹麥法諾海外婚禮婚紗文章:http://a80068a.pixnet.net/blog/post/336390422
亞洲蜜月旅行文章:http://a80068a.pixnet.net/blog/post/336206450
吉隆坡海外婚紗文章:http://a80068a.pixnet.net/blog/post/338840555
新加坡海外緍紗文章:http://a80068a.pixnet.net/blog/post/338892770
曼谷海外婚紗文章:http://a80068a.pixnet.net/blog/post/339793802
德文A1檢定準備文章:http://a80068a.pixnet.net/blog/post/337513523
【飯店民宿訂房網站推薦】
Agoda訂房:https://www.agoda.com/zh-tw/?cid=1730291&pcs=8
Expedia智遊網:http://bit.ly/2MerD5V
Hotels.com訂房(集10 晚,送1晚):http://bit.ly/2sKeRE4
使用Booking.com訂房賺取 TWD 500 現金回饋:https://www.booking.com/s/11_6/yen0yu35
首次加入Airbnb訂房賺取 TWD 1000元 折扣金:https://zh-t.airbnb.com/c/elai107?s=8
【旅遊網站推薦】
KLOOK客路訂票券及行程:https://www.klook.com/zh-TW/?aid=3308
KKday旅遊體驗:https://www.kkday.com/zh-tw/home/index2?cid=5812
�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lizalovestraveling/
�部落格:http://a80068a.pixnet.net/blo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lizaistraveling/
Thanks for the music: http://www.bensound.com/
bensound-buddy

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首位華裔駐華大使駱家輝宣布辭職的消息引起中國網友熱議,紛猜測他離職的真正原因。對於這位中共官方越批,民間越愛的平民大使,老外主持人郝毅博又是怎麼看的呢?請看本集的《老外看中國》。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成立微博囉!歡迎大家一起關注並分享心得!
http://weibo.com/u/3876251527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Hello,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老外看中國,我是郝毅博。上個禮拜中國網友們討論最熱烈的其中一個話題是什麼?給大家一點提示,和一個「外國人」有關。不,不是這個劈腿很厲害的老外,不過提到Van Damme這個廣告,大家有沒有看過Channing Tatum惡搞的版本?
好像扯太遠了,對啦,其實我說的是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Locke要辭職的消息,他在上禮拜發表聲明,表示會在明年年初辭職,回西雅圖和家人團聚。
駱家輝除了他的華人身份外,同樣讓中國民眾們訝異的,就是他比較平民的作風,比如說他會自己在星巴克買咖啡、自己排隊買票上長城、或是單膝跪地和小學生交談等等。除了平民的作風,駱家輝在他的任內也觸碰或是處理了一些中共當局很敏感的政治事件,比如說王立軍在2012年攜帶和薄熙來有關的資料和證據逃到成都領事館的事件,後來在陳光誠的案子上,他也扮演了一定程度的角色。同時,他也曾經到訪過西藏,並且不只一次呼籲中共政府要尊重西藏人的宗教、文化和語言。
提到西藏,其實上禮拜也發生了和西藏有關,許多國際媒體都有報導的中國新聞,那就是西班牙國家法院對江澤民還有另外4位前任中共高官發出了國際逮捕令,指控他們涉嫌對西藏犯下種族滅絕罪。事實上這也不是第一次有外國法院對江澤民發出國際逮捕令,在2009年阿根廷法院同樣也依照普遍管轄原則,針對江澤民迫害法輪功學員的反人類罪行,發出了國際逮捕令。
對於這件事我的想法是,一個是這個逮捕令對於中國老百姓肯定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他傳達了一個很明確的訊息給中國的領導人,你們作的這些壞事其實不是沒有人可以管的,從這兩個踢足球很厲害的國家開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更強大的國家開始介入這種地球上沒有人願意容忍的罪惡。
再回到駱家輝,針對他辭職的原因,我覺得有三個滿有趣的現象,一個是很多網友覺得他辭職的原因不單純,當然很多人開玩笑說,大概是因為北京空氣太糟,他要回美國洗肺了。這個玩笑式的消息傳到最後連他本人都出來否認了,同時,他也否認了辭職是因為要選美國總統,不過回顧美國駐華大使的紀錄,他的前一任大使洪博培後來確實想要參選總統,不過沒有成功,倒是當年的老布希總統曾經有當過駐華使節。
另一個是,中共官媒或是官員們顯然對於平民大使的作風不太高興,我覺得比較誇張的是光明日報寫的這篇奇文,裡面提到駱家輝是,為美國收攬贏得中國的民心、強化中國民眾崇洋媚外的奴性。這個我真的就不明白了,怎麼這哥們自己買個咖啡都可以增加老百姓的奴性呢?
最後一個就是,針對駱家輝或是平常外國對於中國現狀給的一些建議或批評,中共最常見的回答就是要這些老外們閉嘴,不要干涉中國內政,不過相反的,常常有很多民眾認為這些洋人們管太少了,另外舉個例子,大家還記得前陣子大陸網民把白宮請願網站還有歐巴馬的google+當成國際信訪辦的新聞嗎?當然這種看起來滿搞笑的新聞,在某個程度上似乎也反應了中國老百姓在很多方面,對於現在政治體制的一種失望心態,才會造成大家轉而對外力介入而也有所期待。好的,大家可以把想問的問題在YouTube、Facebook或微博上給我留言,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下次再見!

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契約自由、所有權絕對、過失責任原則之適用與突破(兼論消保 ...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課程特色=== 民法 傳統三 原則 :契約自由(私法自治)、所有權絕對、過失責任 原則 ,在民事法域有著高度的重要性,這三個 原則 ,揭示了民事法的機能和價值 ... ... <看更多>
民法三大原則問題 在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B2L6民法(二) 契約自由原則】 內文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三、契約自由原則基於私法自治,既然是私人間的契約,法律給大家很大的彈性,基本上若不違反公序良俗(如:賣嬰、性愛契約)或強行規定(如:《民法》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