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不是為了讓孩子自滿或挫折】
當孩子帶著考卷回家時,先不論對孩子的回應正向、負向,你最希望看到的 #分數 是幾分?
100分?90分以上就很好?超過60就OK?
美國 #常春藤名校 聯合研究發現,能讓孩子們學到最多「本來不會的」,而且最刺激孩子學習、挑戰的分數是⋯⋯↙️
https://cplink.co/4s5p1R4s
常 春藤 考卷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梁旅珠:管教從生活習慣開始 】
自稱對小孩採用斯巴達教育,現任明曜親子館執行長的梁旅珠,堅持小孩必須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養成後,自我約束的能力自然強,因為「苗正了,自然會直」。
高材生女兒 七所美國名校搶著要 不僅如此,去年,高中剛畢業的女兒高于珺申請美國七間頂尖名校,包括: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以及哈佛、耶魯、哥倫比亞、普林斯頓及賓州大學等五所長春藤名校,全都獲得入學許可,打破北一女學生百年來錄取國外名校的紀錄。
她表示,雖然知道以女兒的能力申請美國大學一定沒問題,卻沒想到會是這樣大的驚喜。
斯巴達教育 從小養成孩子好習慣 到底是如何教出這樣的資優生?
梁旅珠強調:「一切都要從小養成,特別是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教。」
梁旅珠表示,兩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出現在餐廳裡亂跑亂叫的情形,偶有不聽話,只要梁旅珠叫一聲、瞪一眼,就立刻收斂。
梁旅珠說,生活習慣養成後,自我約束的能力自然強,如果是在溺愛中長大的小孩,抗壓力及自我反省能力一定差。
「現實社會不像糖果屋一樣。」
梁旅珠表示,社會環境適應力的問題,是每個小孩長大都必須面對的,若在家予取予求,將來到社會上該怎麼辦?
坦承自己是斯巴達式教育,甚至贊成適度的體罰,
梁旅珠表示,年紀愈小愈該嚴格管教,才能享受到「倒吃甘蔗」的成效。
在孩子小一、小二時,為了養成他們良好的生活與讀書習慣,梁旅珠在管教上完全沒有「妥協」空間;
小一、二年級時,每天晚餐後,我和孩子一起到房間把聯絡簿和功課拿出來,我會引導他們從當天的功課中決定出順序。 我要他們在一開始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完成最難的作業(通常是數學或國文),再做其他科目,像美術勞作等放在最後面。至於才藝課的作業,我會要他們以「週」來做計畫,分配在課業完成後的空檔。
這樣可以灌輸他們一種時間安排的概念,過一陣子之後,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規劃自己所有的課業、才藝活動和休閒時間。
到了孩子升上小三,她更開始教導小孩如何在上課時做筆記、找重點,養成對自己負責的好習慣。
小一,盯功課,高年級,再放手
我從不諱言孩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我很用心盯功課,但到高年級,功課方面我幾乎全放手了。
于珺上小五以後,除了她偶爾拿不會的題目來問我,我好像再也沒有主動看過任何作業考卷,頂多是考卷簽名時若看到成績不盡理想,我會問孩子懂了嗎?需不需要幫忙?只要他們說沒問題,我信任他們,就不會再追問。
我見過好些念書比孩子更認真的父母,即使到了國中,還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所有的功課細節,研究過濾每一張考卷。
我覺得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目標是幫助孩子盡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國、高中了,還繼續當書僮,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心。
不過,帶老大時我並沒有清楚的概念預知什麼時間點該怎麼做,就是邊看邊走,自己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差不多,就逐漸放手。
曾有人問我,為何會有概念小學低年級時要陪著孩子做功課。
曾有人問我,為何會有概念小學低年級時要陪著孩子做功課。
很多年前孩子三、四歲時,有一次吃飯的場合,旁邊坐了一位大女兒已經上國中的朋友。
聊天中她談起教養小孩的經驗,我記得她說:「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要盯緊一點,把習慣培養好,以後就輕鬆了。」
我回想自己小學一年級時,媽媽就花了不少時間坐在我旁邊看我寫功課。
好的開始的確很重要
我認同小學一年級要把習慣養好的說法,因此朋友的提醒讓我特別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這位朋友在孩子長大了以後,重返職場成了女強人,她的大女兒也成為一位亮眼的新聞主播,每次我在電視上看到她女兒播報新聞台風穩健,總會忍不住想起當年我們吃飯的場景和談話的內容。
人生很奇妙,有時不經意聽到的一句話,可以讓自己受用無窮,也記得一輩子。
十歲前,與孩子打好良性互動基礎
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前,父母的影響力大,我們的指令和建議,孩子比較願意聽從。
到了四年級,尤其是女孩子,伴隨著一些「轉大人」的生理變化,自主意識就變強了(男孩子通常會慢一點,開始的時間約在國中一年級)。
我比較記得的是,之前我給于珺什麼課外書,她就讀什麼,但小四以後,我則清楚感受到她開始有比較強烈的偏好,尤其愛讀驚悚推理小說,至於她完全沒興趣的主題類別,就很難強迫她接受。
這是孩子隨著生理變化學習獨立自主的正常現象,家長要有心理準備調整心態做法,不應解讀為「孩子變叛逆,開始不聽話了」。
孩子上國中以後,我很少像他們小學時那樣,常常為了幫忙班上的事進去學校,但由於長期擔任家長代表,偶爾有事必須到學校去時,我總是很害怕在校門口碰到一些天天到學校報到的媽媽。
國、高中後,孩子的功課,父母完全不用操心
我幫孩子設計的段考複習表,表格橫軸是分課分段的考試範圍,縱軸則是科目,每科下面再分課本、習作、參考書、評量和考卷。
我規定他們最慢段考前一週要暫停休閒活動開始複習,進入考前衝刺狀態,所以之前就要把計畫表填寫好,才有辦法照著計畫進行。
三、四年級以後,段考一兩週前小孩自己就會把空白表格印出來填寫,然後貼在衣櫃的門上,每做完一項就在格子內做記號。
這樣一來,哪些部分已經念完或唸過幾遍就很清楚。萬一有來不及念或沒複習到的地方,下次考試或期末考時可以特別注意補強。
小學高年級以後,我不再過問課業細節,只提醒他們學習若有困難,無法自己解決,一定要來找我商量。
于珺北一女一年級時,念書還算輕鬆愉快,但高二的第一次段考後,她有點懊惱的對我說:「高二科目變多了,段考複習一個禮拜時間好像不夠。」
從那時起,她就自動把段考的準備時間提早為兩週。
兩個孩子國、高中以後,讀書和應付考試都完全自己負責。
俗話說:「給孩子魚吃,不如教他釣魚。」
父母盯功課的目標和方法正確的話,就像是給孩子一支釣竿,親身示範釣魚的技巧與方法。
短短兩三年時間的密集基礎訓練,也足以讓孩子未來具備自製釣竿、拓展漁場的能力。
梁旅珠一再強調:「學習是一輩子的事,苗正了以後,自然就會直。」只要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根深蒂固後,往後做出的事就會符合父母的期待。
一開始嚴厲,之後再一點一點慢慢放手,給孩子愈來愈多自己思考、決定的空間。
常 春藤 考卷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位中央大一孩子寫給俐媽的信。在高中把英文學好,大學時受用不少。
大學孩子們,你們說,你們的人生英文顛峰是不是在高三?是不是~是不是~
林俐老師:
時光飛逝,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這樣過去了,少了老師那暴風雨+龍捲風+嘯式的筆記轟炸,真的有點不習慣XDD
回歸正題,還是要謝謝老師過去的教導,英文對於大學生而言還是很重要。至今我每天會固定讀一篇常春藤解析英文雜誌來維持自己的英文能力。
大一的英文課因為在指考中有不錯的表現,因此被分到高級班,而上學期我剛好是修"聽力與會話"。那堂課是採全英語的上課模式,雖然剛開始有點不習慣,明明講台上是個台灣人的女講師,但卻要用英語和她溝通,說實在,適應了好一段時間,最後發覺還挺好玩的。上課時,老師鼓勵我們舉手回答問題,我也發揮我在模考班那不論知道答案是否對或錯的功力,上課狂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讓我拿到不少"extra points"。
此外,大一我修的課中,除了體育和國文課,幾乎都與英文脫離不了關係。舉微積分為例子,學校微積分段考考卷的題目是採取全英文方式出題,而且規定我們在應試期間不准問助教有關題目敘述上的任何問題。印象中,第一次段考的題目中"perpendicular"(俐媽驕傲OS:我上禮拜英模班才又教到這個字呢~)這個單字,就整死很多的學生,好佳在有老師之前的筆記,我順利拿到那題的分數。
最後,我想鼓勵高一和高二的學弟妹,趁現在有多餘的時間,把握補習班給予的資源,多讀多聽多寫甚至是多說,可以為高三的學模或指模作準備。更鼓勵高三的學弟妹,在下學期依然要跟著俐媽的腳步,因為英文不僅在大學時很重要,更是出社會的一個重要溝通語言。祝老師健康快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