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奉愚忠為正道。曾與一位讀過中文的英國人討論奴才:首相格拉斯東不可能是維多利亞女皇的奴才,邱吉爾不是英皇佐治的奴才,但李鴻章是慈禧的奴才,曾國藩是咸豐的奴才,雖然李鴻章和曾國藩也是博雅的知識份子。
英國朋友明白了一點點,但還是有盲點:然而,身為知識份子,怎會是奴才呢?問得好,這就問到「儒家文化」的核心了。
大家都同意,認識奴才,是了解中國政治文化的基本課。我建議,像 Kung-fu, Guanxi,奴才叫做 Nuchai,要緊急收入牛津辭典,古今三千年,用上一篇至少五千字的英文論述來釋義,不然,世界永不了解中國、以及中國人。
London eye
好人還是壞人(二)(文:亢泰)
讀過莎士比亞劇本的人都知道理查三世這個瘸腿暴君。雖然英國一般百姓都認為理查三世是個壞人,但也有人認為並非如此,這些人還成立了所謂「理查三世協會」研究歷史事實,要把傳說一一弄清楚。
這件事使我想到中國歷史上的一些人物,對他們怎麼看呢?
愚忠就能成為英雄?
我最感興趣的是岳飛和文天祥。這兩個人都被認為是英雄,忠君愛國。這似乎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可是究竟是不是完全沒有疑問呢?這兩個人物都處在改朝換代的轉變時期。岳飛生於一一○三年,出身貧寒,大約十八九歲就參軍打仗,到三十歲時因鎮壓江西農民起義而獲宋高宗賜予「精忠岳飛」的錦旗,可是後來又被高宗和秦檜所殺,寫宋史的人就把他寫成英雄。高宗起先很器重他,後來又為甚麼要殺岳飛呢?當時南宋政權搖搖欲墜,金兵不斷進攻,百姓遭戰亂困苦不堪。高宗本身的經歷使他懼怕痛恨戰爭。他年輕時曾被派往金營求和,被扣為人質。
後來因金兵所迫往南逃,直至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他想停戰的唯一辦法就是與金兵講和。然而岳飛則主張打仗,他的想法當然是要保住政權,不管付出任何代價,自己犧牲也不在乎,百姓受苦就更是其次了。金兵並不一定會虐待他,他也並沒考慮與金兵講和會對百姓有甚麼影響,忠於政權是他唯一的思路,這就是為甚麼寫宋史的人把他寫成英雄。封建帝國的君主就希望臣民都是這樣,君主的特權才能穩固。
文天祥比岳飛晚一百多年,他是一二三六年生的。他三十九歲時曾集義兵萬人保衛臨安,後來就獲任右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營議和,遭扣留。到了鎮江他設法逃脫,還想盡量保持宋朝,立了端宗為帝,結果還是被俘,後來他在獄中寫了「過零丁洋」。把他送到北京後,當時的宋朝最後一個皇帝和元世祖都親自來勸他投降,他都拒絕,結果就在一二八三年被處決,於是寫宋史的人也把他寫成英雄。他非要忠於宋朝君主,不願面對現實改成忠於元朝君主。他這樣犧牲自己對誰有好處呢?對百姓?對元朝政權?對整個中國?他這種所謂「愚忠」是專制統治者最需要的,他的犧牲說明他並不是為了某種理想,為自由而犧牲,而是為了一個政權!他的行為使人想起四十年代中國的內戰,共產黨軍隊包圍了北京,守在北京的國民黨軍隊是戰是和?傅作義手下的一位軍長就像文天祥一樣,眼看就要兵敗,他不能投降於是就自殺了。而傅作義則與共產黨議和,結束了戰爭,使北京的古老文物建築不受損失,老百姓也不再受戰爭之苦。傅作義的行為是正義的。那位自殺的軍長則是「愚忠」,歷史能把他稱為英雄嗎?
中國幾千年歷史改朝換代,踏步不前,這同「忠君的理論」有沒有關係?個人自由,想法自由,在中國的道義環境中很難做到。在中國如果你對岳飛和文天祥的評價提出異議,恐怕會遭到攻擊和嘲笑。理查三世的重新入葬在中國是絕不可能發生的。在杭州的岳墳和秦檜的墳所受待遇絕不相同,踐踏秦墳,崇拜岳墳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你做出相反的行動,你可能會遭毒打或送到警察局去。現在中國大陸對歷史不大感興趣,在學校只重視現代史,好像中國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前的事情都不重要,只有二十年代以後才值得學習研究,而且都以黨為中心。如果對歷史上的任何事件提出疑問都會從當今的政治角度來對待,對歷史事實並不很感興趣。像「理查三世協會」這種組織是不能批准存在的。這種法制能不令人思索嗎?在英國出現理查三世重新入葬的事件,對我來說就是一種享受,一種新鮮自由的享受。
(全文見 CUP Magazine 160 期五月號「信不信由我」專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南 鴻 雅 築 評價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處在劇烈變動的時代,我們無法駕馭變革,只能設法走在變革之前。」這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數十年前說過的話;但直到去年我們才真正見識到,「變動」可以有多麼天崩地裂。
曾經習以為常的做法,如今卻遭迎頭痛擊;曾經百戰百勝的經驗,如今竟寸步難行;人們從天堂直落地獄,卻還不知道何時才會觸底。金融風暴從2008年延續到2009年,對多數經理人而言,這個衝擊絕對空前,但並非絕後——不確定年代的序曲,才剛奏起。
《經理人》月刊編輯團隊,從整年的媒體報導裡和各大企業推薦中,篩選出100個臨危不亂、創造出高績效的故事。他們的專業和背景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們除了為公司帶來豐厚的獲利,影響力也遍及整個社會。
沒有Magic,只有Basic
「經理人是最有力量改變人類社會的一群。」杜拉克認為,透過管理能力的精進,經理人可以提升個人競爭力、企業績效,甚至社會福祉。而這100位兢兢業業的傑出工作者,便是在各自的崗位上,「用正確的方法,把對的事情做到最好」,讓顧客及社會大眾得以用合理的代價,享受更好的商品、更方便的服務、更高的生活品質。
去年的台灣,歷經景氣低迷和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使得能夠在此氛圍下,依舊締造出佳績的專業工作者,格外令人欽佩。令人訝異的是,這些在低谷中創造高峰的經理人的身上,並不見戲劇性的「逆轉力」,只有不斷改善的「持續力」。
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說過,「今天會成功,是因為昨天做對了很多事。」這意味著,2009年讓人驚豔的成績背後,不但是企業領導者五年、十年的謹慎布局,更是專業經理人長期養成的良好工作態度和思考習慣,進一步驗證了「沒有Magic,只有Basic」的道理。
主動求變,才能管理鉅變
然而,由於變化來得太突然,嚴加考驗了經理人必須迅速做出對策的應變力。「就像大家都被獅子追,但至少你跑得比較快!」雷虎科技高級工程師何寶民,用生動的比喻說明「速度」的重要。
在變動年代中,究竟什麼才是具有力量的Basics?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有5種能力,反覆地被提起,包括:
1.應變力:迅速行動,搶占先機
環境或趨勢的轉換,往往會帶動顧客行為改變,若能即刻推出對應的創新產品或服務,即能在第一時間搶得先機。
對飯店業而言,2009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金融風暴再逢孤鸞年,晶華酒店集團執行長薛雅萍隨即調整產品策略,推出各種平價服務和品牌搶進新市場,將損害範圍縮至最小。
而黑松總經理許慶珍甫上任,就引進日本最流行的茶花添加物,於半年內推出「黑松茶花綠茶」,在競爭激烈的「機能茶」市場投入新話題,也將公司營收帶上10年來最高峰。
2.創新力:靈活突破,切入市場缺口
當氣氛保守時,更要亟思創新,不拘泥於傳統,勇於突破業界規則,將資源運用極度效率化。
琉璃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郭特利,在對手圍堵下,被迫開發新通路,跳過代理商,直接找經銷商鋪貨,從市場缺口迂迴前進。7年耕耘後,終於登上台灣投影機第一品牌寶座。
但靈活並不等同短視。嘉鴻遊艇集團今年營收破30億,達台灣遊艇外銷總產值的三分之一。這番成績,是執行長呂佳揚10年前即領先業界,啟動「集團化」策略所帶來的綜效。
3.執行力:嚴守紀律,激勵團隊
當負面消息不斷時,領導者更要能夠激勵各種專業背景的成員,共同為組織的目標努力。
緯創資通Notebook一部部長謝群英,透過溝通和管理,在5年內將原本績效落後、士氣低迷的團隊,重新打造成一個客戶評價極高的模範事業部。
好市多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張嗣漢,則是透過培養接班人、加快決策效率,使台灣6家分店中,有4家的業績擠進全球好市多560店的前20名。
4.績效力:提高效率,獲致成果
求變、求新的最終目的,即在於或得具體的成果,使組織得以永續經營。
獲利和行善,始終是非營利組織經營者的兩難。慈濟醫院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石明煌,運用數字管理,提升營運效率,讓更多病患能夠受惠。
老牌本土公司中國人壽,是去年極少數躲開地雷投資的保險企業,甚至購併外商,總經理郭瑜玲對風險控管的嚴格要求,功不可沒。
5.整合力:彙整資源,誠意溝通
在獲取利潤及完成任務的同時,也能為社會帶來幫助和力量,才能達成個人與群體的雙贏。
互助營造資深副總經理陳炳村,整合多方意見、克服高難度建築設計等挑戰,在25個月內讓高雄世運的龍形主場館準時完工,成為南台灣新地標。
而被譽為「聽障奧運史上最佳」的台北聽奧開閉幕式,則出自知名導演賴聲川之手。他無償擔任聽奧藝術總監,用「嚴肅的創意、輕鬆的管理」,領導為數龐大的萬人團隊,為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演出一個動人的故事。
「順境時,你會看很遠;逆境時,你會看很深,」福特六和汽車營銷服務處副總經理張偉昌告訴我們,經過高低潮歷練的經理人,才算是全方位的經理人。而今,金融風暴的烏雲上緣,已露出陽光鑲上的銀色滾邊;即使下一場風雨蠢蠢欲來,我們業已從這100位MVP經理人身上看見,原來,管理鉅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動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