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 #新竹縣早療通報個管中心 與一群漂亮的幼教老師們分享 #學齡前幼兒的情緒察覺與溝通。
前幾天諮詢評估的時候,遇到一位即將滿四歲的小朋友,家長主訴,孩子的情緒行為嚴重,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大吼大叫,甚至會出現攻擊的行為,也常常一生氣就會做出離家出來的舉動,遇到這樣有個性的孩子,我詢問在座的所有幼教老師會如何解?
評估那一天與孩子的互動一切很好,彼此嘻嘻哈哈玩鬧在一起,但治療師為了驗證孩子的情緒行為,突然要求孩子,果然情緒很快就爆開了,孩子就直接要往教室門外走,並且大聲吵著說「要回去了啦!」
眼見孩子要離開教室,家長正要起身,就被治療師制止說「您們坐著,我處理就好了。」然後就轉頭對著孩子說「你要走囉!好!那你記得要拿著你的鞋子跟襪子喔!」
孩子一臉氣噗噗的模樣彎腰拿起自己的鞋子後,雙眼瞪著家長說「要回去了啦!」
治療師淡定的說「你要走,趕快走,我們要繼續說話,等一下記得幫忙把門關起來。」
孩子突然不知所措,看著愣在原地的孩子,治療師接著說「你怎麼還沒走,不然我自己關門好了。」
孩子趕緊放下鞋子衝進教室撲進家長的懷裡,並做出要打人的動作。
治療師見狀用堅定的語氣說「我們教室是不能打人的喔!若你要打人,那要去教室外面。」
孩子收起自己的拳頭,改成生氣的怒吼聲,一直故意打斷家長與治療師之間的對話。
於是治療師抱起孩子來到自己的身旁說「你吵到我了,你要跟我坐在一起。」
孩子緊張的一直搖頭,治療師接著說「還是你想要回去坐媽媽旁邊?」
孩子伸手指著家長方向,語帶哽咽的說「我要坐媽媽旁邊。」
治療師點點頭,用輕鬆的語氣說「好,我知道你很生氣,你也可以繼續生氣,但請你不要吵到我,不然我們又要坐一起了。」說完就直接請孩子回到家長的身旁,治療師也繼續與家長討論孩子的狀況與剛才事件中所使用的策略。
討論的過程,孩子不再哭鬧,而是靜靜坐著,孩子也不再出現攻擊行為,而是乖乖等待,最後看著孩子的好表現,治療師笑著說「你好棒喔!你沒有吵得要出去,也沒有生氣要打人,更沒有大聲哭著吵到我了耶…」
🤔當下的策略為什麼要這麼執行?
1️⃣這幾年很盛行一種孩子,情緒勒索的孩子,您可以說是孩子還小不懂事,是孩子心理有壓力而呈現的一種保護行為,也可以說是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更可以說是孩子不懂得正確社會行為所導致的結果,但是,身為大人的您,有沒有想過另一種可能性,大多數會出現情緒勒索的孩子會不會都是大人不小心縱容出來的結果。
2️⃣學齡前的孩子,我會善用孩子還處在依賴大人的心理階段,同時也確認環境是安全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要離開的舉動,讓孩子意識到,這一招對我沒有用,然後讓自己握有事件的主導權。
3️⃣順著孩子勒索的行徑,轉變為一種約束的策略,間接制止孩子打人、大聲哭吼的行為,讓孩子連結到,若您要打人、哭鬧,就要去外面,引導孩子自我管理的表現。
4️⃣製造孩子表現好的機會,適時給予肯定,讓孩子知道什麼行為才是我們要的,逐步塑造正確的行為模式。
5️⃣最後,創造一個溝通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讓我們認識孩子,同時透過溝通的過程,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
這樣的處置結束了嗎?還沒!因為時間的關係,當下只能進行到第四個步驟,然而,這樣的策略就能讓孩子改變嗎?也不可能!因為塑造孩子的行為需要很長的時間,再透過潛移默化才有機會改變,當下也是先制止孩子的不當行為,靜待情緒冷卻下來,未來才有機會教導孩子正確的因應技巧與建構正確的觀念,所以這一次的處置策略只是在為接下來的療育課程進行前置作業而已。
‼️但到了國小階段,就不能使用這項策略,因為孩子真的會跑掉,那為什麼這個年紀我要這麼做,就是要建立孩子正確的行為與觀念,同時也要把溝通的管道與習慣建立起來,這樣未來孩子遇到情緒衝突時,就比較不會出現極端的手段,而是懂得用溝通解決的方式。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剪刀 #運筆寫字 #基本功 #精細動作 用剪刀是孩子運筆寫字的基本功, 練習剪刀可以幫我們練出 -手指分化 -虎口和近端穩定度 -掌內肌肉力量和控制 -手眼協調 -雙側協調 這些也是運筆寫字 要用到的能力呢! 但我們在臨床上, 很常遇到孩子不太會用剪刀, 家長也很常問: 什麼時候開始用? 應...
動作治療師 在 神老師&神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星期錄了新聞挖挖哇,談起妹妹從小的復健,妹妹很小的時候,我們在大醫院遇到一個職能治療師非常嚴格,每一次復健都要求她要收玩具,全身肌肉張力不足的妹妹總是一直哭著要找我,治療師就會告訴我:「都是你把孩子寵成這樣,她才會遇到問題只會哭!」要求我在治療室外面等,每一堂課,妹妹在治療室裡大哭,我就在外面掉眼淚。
大醫院的復健我必須請假帶她去,假卡都快填滿了,但是長達幾個月的課程下來,妹妹還是無法執行他的要求,甚至只要我的車子進入醫院的停車場,不會說話的妹妹就開始焦慮、大哭、發抖...明知道放棄這一個復健就很難再排上,但是不想看到溫和的妹妹每次復健都要這樣焦慮害怕,我只好把這課停了,另外再找。
放棄後我們再也沒能排上大醫院的復健,只好到處找私人診所上課。說真的,那位大醫院的復健師是我遇過最專業的治療師,但是妹妹在他身上只學到了恐懼,在他每一次嚴厲的批判,我只接收到自己是一個非常不及格的媽媽。其他的治療師雖然專業度沒那麼好,對孩子卻非常有耐心,讓妹妹不再害怕,能夠情緒穩定地跟著治療師做每一個動作,治療師在課程結束後會教我很多方法,讓我在家裡陪妹妹練習,那陣子妹妹進步很多。
在3歲換證評估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一個很有名的美女醫生,整個醫院所有早療的孩子要拿手冊竟然都得要通過她的決定。評估的時候她打扮得非常漂亮,用她做了精緻的美甲,搧動做得很美的假睫毛,要求妹妹排積木,妹妹因為怕生不願意做,她當著我的面無情地說:「她連這個都不會呀?你們在家裡有沒有教?雖然她的能力這麼差,但是你們這種人我看多了,我不會給手冊,來幾次都一樣....」
我的天,她應該是把我看作想拿手冊領補助的媽媽,我告訴她,「我們夫妻的薪水都不知道高過最低補助的標準幾倍,我們不是要領補助,而是希望能順利排到復健!」在她手上我們拿不到手冊,到別的醫院去,妹妹拿到了中度肢體障礙...
早療長達6年,遇過無數的醫生、治療師、老師,給妹妹最多幫助的,都不是名醫,不是名師,而是願意看見孩子的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尊重我們這些疲憊媽媽們的醫生和治療師。有時很感慨,已經是接觸身心障礙孩子很多的醫生和治療師都能這樣無情批判,無法理解特殊孩子和媽媽的辛苦,帶孩子的媽媽心臟要多強才能在這些傷害中活下去?
特殊孩子和媽媽需要的不是名醫不是名師,我們需要的是用專業告訴我們協助孩子的方法,是了解的支持,而不是專業的批判和指責。
那天一起上節目時聽到余懷瑾老師在孩子出生後兩個月內頻繁的收到病危通知、黃宥嘉醫師面對孩子早產、因為插口胃管而戳破才出生幾天的孩子食道....聽她們娓娓道來,說著沒有時間和力氣掉眼淚,只能不斷努力找尋幫助孩子的方法,我真心覺得她們好堅強。但是我也不覺得自己常常掉眼淚就不是堅強,我常常是痛哭一場,然後擦乾眼淚重新面對。面對挫敗有很多方法,洩壓的方法沒有最好,只要能夠讓自己穩定情緒好好陪伴孩子,就是好方法。
神老師面對孩子的每一次卡關都得去海邊痛哭好幾次,不要覺得自己哭很軟弱,重點是哭完以後,我們堅強的站起來面對。
謝謝Rita Lee棟媽知道我要上節目,專程做了一盤水果牛軋糖讓我當伴手禮,不甜不膩香氣十足。
📺播出時間:2/10明天 晚間8點 45台「新聞挖挖哇」
《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
博客來:http://bit.ly/2ZNTykb
誠品:http://bit.ly/2QPaxhZ
金石堂:http://bit.ly/2ZHJ5GZ
讀冊:http://bit.ly/2QAXC3e
momo:http://bit.ly/2rZnpd5
馬來西亞城邦書局:https://www.cite.com.my/m/product_info.php…
動作治療師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剪刀 #運筆寫字 #基本功 #精細動作
用剪刀是孩子運筆寫字的基本功,
練習剪刀可以幫我們練出
-手指分化
-虎口和近端穩定度
-掌內肌肉力量和控制
-手眼協調
-雙側協調
這些也是運筆寫字 要用到的能力呢!
但我們在臨床上,
很常遇到孩子不太會用剪刀,
家長也很常問:
什麼時候開始用?
應該要給孩子剪什麼東西?
要剪到什麼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剪這樣歪七扭八到底O不OK?
其實「2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練習剪刀囉!
今天 #Ally治療師 和 #恬兒治療師 就要來分享,
各個年齡層適合用來練習剪刀的素材和小秘訣
-
2歲:認識剪刀,單手將剪刀開合
3歲:連剪、沿線剪、加強手部力量
4歲:連剪沿線剪結合技、直線轉彎練習
5歲:剪刀技巧大提升,雙手可以互相配合
-
「剪刀」這回事補充包:
【剪刀這玩意,何時可以學?】https://www.kid-pro.com/encyclopedia-scissors-using/
【剪刀這玩意,好處多多!】https://www.kid-pro.com/encyclopedia-scissors-using2/
-
Kid Pro官網:https://www.kid-pro.com/

動作治療師 在 動作治療師 - YouTube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4分鐘肩膀筋膜放鬆|健康好方法| 大家好~我是物理治療師 高翊倫,在做肩膀筋膜放鬆時有幾個事情要注意喔。 肩膀伸展動作每個動作 ... 4分鐘肩膀筋膜放鬆|健康好方法| 大家好 ... ... <看更多>
動作治療師 在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 TDTA - Facebook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此專題體驗式讀書會中,徐菁蓮舞蹈動作治療師將結合#舞蹈動作治療、#夏邦發展動作 與#創傷知情的概念,透過實際的動態體驗,搭配選讀文章的討論,加上實務工作經驗中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