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照新書賞閱📚台灣視訊產業的問題與解決
【作 者】莊春發│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
【本書簡介】
本書內容豐富,且收錄重要的時事議題,讀這些文章如同回顧台灣通訊傳播的發展史,不僅是對教學和實務工作者有所助益,亦可作為推薦學生的閱讀教材。──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翁曉玲
直言、敢言,能夠揭穿管制重重面紗下真相就看這一本。──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 謝穎青律師
傳播媒體產業的治理與監管,應該以媒體經濟學等社會科學的分析為基礎,才能得到放諸四海而皆準、歷久不衰的解答。莊春發教授是臺灣在媒體經濟學領域的前輩學者,智慧結晶集結出書,值得拜讀。──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賴祥蔚
台灣視訊產業的發展,不只是傳播政策問題,更是攸關民生品質與整體經濟發展的產業問題。本書從產業結構面出發,分析深入,許多卓見,值得參考與深思。──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胡幼偉
電視產業與電信產業,長期屬於政府部門管制的產業,民主化之後,人民對訊息取得的強烈需求,政府遂採行開放政策,容許民間公司參與經營。然而在政府市場開放過程的中間,決策中似乎出現若干的盲點,個人因此不揣淺陋在報紙或網路專欄投書,本書為此發表的成果。希望個人的意見能提供主管機關政策的擬定,以使兩個產業發展更為健全,消費者從而獲得品質更好而價格適當的訊息服務。
為讀者閱讀方便,將其區分為傳播產業篇、電信及網路產業篇、公共經濟篇等三種分類。本書內容可做為教學上、實務上、政策討論的參考。
📖本書詳細介紹:http://www.angle.com.tw/Book.asp?BKID=14051
🈵【歡慶律師節】專科律師實務系列,購書滿2000元贈〈執業暢銷書〉1本!:http://qr.angle.tw/ag1
🛒開學季,元照新書任選3本85折:http://www.angle.com.tw/event/schoo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8ge
📢訂閱 #月旦雜誌,贈〈元照熱點書〉、〈實例研習講座〉、〈知識庫點數〉: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購買10,000元 →加贈新刊《月旦實務選評》一年份/12期
※購買5,000元 →加贈2000點
📢加入 #月旦講座 會員,贈月旦系列雜誌3期及其他好禮。詳情 http://qr.angle.tw/m7v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冠肺炎擴散在世界各地升溫,多國紛紛祭出封城措施來遏止疫情擴散,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預估,長期封鎖恐使全球主要經濟體陷入長達6個月的衰退,全球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萎縮。 封國封城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航空業,航班載客率和航線大減,財務馬上受到衝擊,像是英國廉航flybe在3月初宣告破產,加拿大航空今天也...
「全華經濟學解答」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基礎經濟學8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基礎經濟學8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全華科友技高 的評價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停滯型通膨即將來臨嗎?】
我認為我們即將在一兩年內經歷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停滯型通膨(stagflation)。我認為投資的方向也會因此微調。
1. 濫發通貨的後果比我們想像中嚴重
我在《後疫情時代中國面對的經濟環境》一文中預測的通貨膨脹現象,已經從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逐漸拓展到美國一般消費市場。
從媒體報導或社群網站上的照片記錄看來,普遍性的消費商品價格上漲已然發生。(見圖)
如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F. A. Hayek曾以蜂蜜形容貨幣的流動,在注入貨幣的過程,會造成某部分價格上漲,然後才慢慢拓展出去。而以當今Fed的貨幣干預手段,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國債利率的下跌與股票、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的價格上漲為常見的起點。而最後,亦如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M. Friedman所言:「通貨膨脹始終是貨幣現象」。
我相信讀者也在許多財經媒體上看到有關通貨膨脹的警告或討論了。
經濟學家Joseph Carson指出,美國在1970年代的CPI統計是包含房地產價格,因此1979年CPI成長11.3%中有相當比例是因為當年房地產價格激增。但現今的統計卻排除了房地產價格。而新冠疫情之後美國房地產價格因濫印貨幣而飆漲,故即便美國官方公佈的過去12個月CPI增長5.4%,但如果採取1970年代的標準計入房地產價格因素,則實際CPI漲幅應該是兩位數!
這也表示,Fed聲稱通貨膨脹只是暫時且不嚴重的論點,很可能是基於刻意被低估的統計方法。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Fed自疫情封城後每個月都買入$400億美元房貸為基礎的金融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但我們也都清楚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一大肇因就是美國聯邦政府轄下兩個專門替房貸信用擔保的房利美、房地美機構(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其相當於政府干預市場的行為扭曲並蒙蔽了市場對真實風險的判斷。
更值得警醒的是如顧問公司MBS Highway指出美國Fed實質買入的房貸基礎證券金額恐怕高達$1000億美元每月,硬生生人為壓低房貸利率0.25~0.35%。
綜合來看,Fed刻意濫發通貨不但眾所周知,很可能實際規模超越我們理解。而美國政府的CPI統計卻因排除房地產與股票等資產,無法正確地理解真實通膨現狀。
2. 政府引發通膨並非萬靈丹 -- 菲利普曲線早已失效
美國上班族實質週薪相較去年同期收入下降了1.7%,製造業員工更是下降了2.2%。
然而根據總體經濟學的菲利普曲線與相關理論認為,通貨膨脹引發的實質薪資下降理論上應該可以提高就業。可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五月份高達900萬份職位仍空懸找不到勞工。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六月份失業率5.9%竟仍高於新冠疫情前的3.5%。
為何如此?早幾年我已經多次撰文談過,菲利普曲線只是基於紐西蘭某一小短時期的統計數字,從經濟理論上就存在內在矛盾與瑕疵,根本不是個普遍可適用的通論,頂多算是個「特例」。因此我們常看到經濟學家質疑此曲線失效實屬正常。
從制度經濟學角度觀察,貨幣政策的確可以引發通貨膨脹造成實質薪資下降,但工作機會與適任員工二者的媒合本身並非不存在交易費用,這意味著並非實質薪資下降馬上需求曲線丟進來,交易量(即就業人數)立即增大。
美國Fed的達拉斯分行4月份報告就指出:30.9%因疫情失業的勞工並未重新回到他們原本的舊工作,此數字還高過去年7月的19.8%。
根據美國人力網站ZipRecruiter近日研究發現幾個目前美國就業市場現象:
a. 本來在娛樂或餐飲旅館行業的就業人士,被疫情的強迫停業嚇怕了,高達70%欲轉行,但多數卻因為行業專業不同難以順利轉換跑道。
b. 過去幾個月來新開出的職缺與失業人數竟然同步上升。
c. 因為疫情許多人跑去城市郊區甚至鄉村避難,結果開出職缺的區域與求職者所在區域出現明顯分離。
d. 同樣因為疫情封城管制造成的後果,紐約市區星巴克的今年五月來店人數相較兩年前同期下降65%,工作機會也隨之發生改變。
e. 每週$400美元的失業補助讓許多失業者不急於找工作。溫蒂漢堡、必勝客、Applebee's、Taco Bell等知名連鎖餐廳提供額外的獎金補貼也依然找不到員工。
而這一些因交易費用增加產生的就業市場成交量下降,從制度經濟學角度來看難以依靠貨幣政策改善,而是必須透過放寬就業市場法規來協助降低交易費用。可是我們看到卻是迷信政府管制的新一任Biden政府。
3. Biden總統的行政命令
今年7月初美國總統Biden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新增了橫跨農業、健康產業、物流、交通、科技產業、勞工...等各種管制,聲稱可以透過政府干預帶來產業競爭狀態的改善與消費者/勞工權益。
我們可以從Biden總統的發言看到他對基礎經濟學概念的嚴重無知與缺乏:“Capitalism without competition isn’t capitalism. It’s exploitation,” ... “Without healthy competition, big players can change and charge whatever they want, and treat you however they want. And for too many Americans that means accepting a bad deal for things that you can’t go without.”
經濟學認為競爭無處不在,而不同的侷限條件會導致競爭的態樣改變。某些侷限條件下的競爭會有較高的租值消散,某些則較少。純粹市價競爭的自由市場是理論上完全無租值消散的一種競爭態樣。
因此,政府管制往往帶來的只是更多租值消散與尋租空間。誠如雷根總統說過:「政府本身就是問題,而不是解答。」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試圖以更多管制措施、更多政府干預來「使市場健康競爭」的Biden政府,必然是一場徒勞無功且弊病叢生的白工。只是所增加的交易費用,依然是由美國人民來承擔,這對通貨膨脹烏雲蓋頂的底層百姓而言,恐怕雪上加霜。
還記得中美貿易戰多篇文章我均指出,從正確的經濟學邏輯角度來看,時任Trump政府對中國的各種關稅或非關稅貿易壁壘,最終的成本承擔者只會是美國消費者。
我們看到前任Fed主席,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Janet L. Yellen也於7月中旬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鬆口承認Trump時代對中國的關稅障礙結果是在傷害美國消費者。("Tariffs are taxes on consumers. In some cases it seems to me what we did hurt American consumers, ...")
這樣的錯誤,美國政府百年來犯了無數次。例如我們曾談過Milton Friedman 與George Stigler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共同撰寫的知名論文「Roofs or Ceilings? The Current Housing Problem」以1906年甫大地震後225,000人無家可歸的舊金山市為研究對象,發現當時無力管制的市政府放任市場自由定價,結果是多數人很快找到新家,即便是十分貧窮者,也有與之對應的廉價房屋提供(1906 advertisement “Six-room house and bath, with 2 additional rooms in basement having fire-places, nicely furnished; fine piano; … $45.")
但到了1946年,舊金山因人口增長而推出租金管制,明明房屋短缺嚴重性遠不如1906年大地震後的慘狀,但卻發生多數人租不到房子的窘境!
根據二位經濟學大神研究,1906年每一個想租屋的人,大約有10間房子供選擇;但租金管制後的1946年,每375個求租客對應10間房子供給。
更嚴重的實例還有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美國政府出台的各種價格與非價格管制干預措施的結果,反而更抬高國內石化產品價格,加劇石化產品短缺現象,不但各地加油站大排長龍,不少妙齡女子以身體為代價與加油站老闆員工上床以取得汽油的新聞不絕於耳。
因此我推斷,美國如不放寬對中國的制裁,只會加重自身通膨惡果,同時惡化真實失業狀況。
一方面,管制會加重人民負擔提高交易費用這點已經敘明不再重複;另一方面,中國是美國過去二十年瘋狂印鈔卻未引發嚴重通貨膨脹現象的最大助力。
這點不僅我這樣看,如經濟學名家張五常教授、前任美國聯準會主席Alan Greenspan於2005年美國國會聽證會發言,乃至於經濟學人雜誌2004年10月份的特別報告「Unnaturally low -- China is helping to keep down global interest rates」也做如是想,且不說還有許多經濟學家也持一樣的觀點。
誠如Greenspan於前述聽證會上發言指出,對中國貿易制裁結果必然導致美國民生物價上漲與人民生活品質受損,但卻無任何經濟學理與客觀證據支撐政客謬論 -- 制裁中國並無法改善美國就業率。
可即便Greenspan早在2005年國會上已言者諄諄,顯然後來十幾年美國政客們是聽者藐藐。因為政客利益往往不等同於人民利益,這是民主國家最大的侷限條件。
回過頭看,Biden政府上台以來,不但沒有放寬Trump時代對中國的諸多基於污衊指控而實施的貿易制裁,甚至有變本加厲的態勢。但如此舉措對美國自身其實極為不利。行文至此我們已經可以確定實質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貨膨脹雙擊的「停滯性通膨」將來臨。
4. 歐美國家與日本普遍高負債結果只能以提高稅率或利率為結果。
所謂的「現代貨幣理論(MMT)」根本是一套無視成本的胡扯,違背了「凡有選擇必有代價」的經濟學最基礎侷限。各國瘋狂印鈔當然最後會出現通貨膨脹,不負責任的政府只能以提高稅率或提高利率為代價。
只是每個國家面對的侷限條件不同,使得代價發生的時程或「閥值」有所不同。
通貨膨脹現象說到底是個「貨幣增長率對上經濟成長率」的過程 -- 當貨幣增長率追不上實質經濟成長率,通貨收縮會發生;當貨幣增長率超過實質經濟成長率,則通貨膨脹會發生。注意,我這裡指的「實質經濟成長率」是「真實」的經濟成長,而不是GDP、凱因斯經濟學那套錯誤的觀念。這部分我以前就為文批評過,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查找。
故,同樣因應新冠疫情而寬鬆貨幣的俄羅斯,其面對的國際經貿環境不比美國日本,自然很快就承受不住通膨壓力於近日宣布一口氣調升利率100個基點至6.5%。(見圖)
美國聯邦政府2021年政府負債$28.5兆美元,是GDP的128.31%。僅利息支出達$4025億美元,佔年度預算5.3%,佔聯邦稅金收入9.8%。如果美國無法成功抑制通貨膨脹,則隨之而來的利率飆升將造成美國財政風險。畢竟市場利率始終是由「無風險利率+風險貼水+預期通貨膨脹率」組成。
我們可以注意到1980年代初期,美國國債淨利息支出增加的時期,其相對應的10年國債利率也大幅攀升。
同樣地,在高通膨率的1980年代初期(藍線),市場利率也曾一度飆升至近20%(黑色虛線)。(見圖)
再看看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債務狀況(見圖)
新冠疫情之後,世界主要國家的債務風險只增不減。
英國經濟學家,前英格蘭銀行與英國貨幣政策顧問Charles Goodhart警告:「中國帶給全世界的經濟紅利若因其人口結構老化而逐漸消失,則世界必將面對通貨膨脹衝擊。」("...as aging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spend more of their savings, average interest rates will rise higher than governments have bargained for...China’s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global growth is now past. This great demographic reversal will lead to a return of inflation.”)
通膨來襲加上實質生產力成長受損的停滯性通膨夾擊下,歐洲與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不得不面對更棘手的債務危機。這些國家未來政治與社會的動盪將會是常見的現象。
美元20多年來快速通貨成長下而無明顯國內通膨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其做為世界最主要國際貿易交易結算貨幣的角色,使得世界整體經濟成長大於等於美元通貨成長時,通膨率不易上升。就如Greenspan 2005年在美國國會作證所闡釋,中國作為1990年代以來美國成長最快且體量非常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對美元的需求本身就保證了美元的購買力,同時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產品也大幅壓低了美國國內物價增長率。
上個世代扮演此角色的是日本,因此我們也看到日本與中國分別是目前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Foreign governments owned US$7.053 trillion of US debt in November, including China's US$1.063 trillion, and Japan's US$1.260 trillion, US Treasury data showed. )
然後在此次疫情重創且血虧的奧運會之後,其逐漸衰退的整體生產力與相當惡化的債務狀況,我懷疑日本還有多少殘存力量支撐美元。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美國新任Biden政府上台後汲汲營營地尋求與中國高層會面。
結論
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與中美經貿脫鉤二者都會帶來美元實質購買力的衰退與美國通膨惡化。因此美國政府如要避免財政危機,必須做到二件事:a. 解除貿易壁壘,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b. 確保中國繼續願意大額購買美國債券以及使用美元為主要國際貿易結算貨幣。
中國數字人民幣推展與歐洲也開始積極發展數字貨幣的背後,都是直接對美元在國際貿易、金融體系的競爭。一帶一路若越成功也越能協助人民幣國際化。
這些都是美國非常不樂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不斷在造謠污衊中國的一帶一路與科技後門監聽等事項,就算明明被抓包踢爆監聽全世界的是美國自己。
然而如同我多次解釋過,美式民主制度下政客的利益與人民利益往往不一致。當鼓動對中仇視有利於競選時,美國政客很難選擇與中國和平、更深度交流的道路;當增加更多政府管制干預與有利於尋租時,政客也是毫不猶豫地如此選擇。所以我們會在未來相當長時間看到精神分裂的美國 -- 又不希望中國在世界經濟影響力增加而欲打壓,但自己又不能真的因打壓中國與之脫鉤。
這種人格分裂狀態恐怕未來十幾年都會是美國政壇主旋律。
因此站在投資人的角度,我選擇把財產壓在美國利率終將上漲這一大方向上。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58hauwkf
參考資料:
WSJ, "How Much Are Prices Up? Here’s One Family’s Day-to-Day Expenses." July 9, 2021
WSJ, "Job Openings Are at Record Highs. Why Aren’t Unemployed Americans Filling Them?" July 9, 2021
WSJ, "Governments World-Wide Gorge on Record Debt, Testing New Limits" July 12, 2021
范一飞, "关于数字人民币M0定位的政策含义分析" 2020年09月15日
元毓, "宏觀經濟學的尷尬—菲利普曲線死了嗎?" May 8, 2018
NYT, "Yellen Says China Trade Deal Has ‘Hurt American Consumers’" July 16, 2021
WSJ, "Biden Targets Big Business in Sweeping Executive Order to Spur Competition" July 9, 2021
WSJ, "The 2021 Olympics Are Turning Into a $20 Billion Bust for Japan" July 20, 2021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BDC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monetary system"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 23 June 2021
Barron's, "The Housing Market Is on Fire. The Fed Is Stoking the Flames." July 23, 2021
Barron's, "Disco Inferno: The U.S. Could Be Headed Back to ’70s-Style Stagflation" July 16, 2021
Reuters, "Russia raises key rate to 6.5% in sharpest move since 2014" July 23, 2021
Milton Friedman & George Stigler, "Roofs or Ceilings? The Current Housing Problem" September 1946
Alan Greenspan, "FRB: Testimony" June 23, 2005
The Economist, "Unnaturally low -- China is helping to keep down global interest rates" Oct 2nd 2004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股盤後〉非農觸及市場甜蜜點 標普續創輝煌 連7日破新高
週五 (2 日) 美國 6 月非農新增就業達 85 萬人,優於市場預期,美債殖利率走低,科技股勁揚,美股續創輝煌,標普連續第七個交易日創新高紀錄,拿下自去年 8 月以來的最佳連漲紀錄。
一週來看,那指本週漲幅近 2%,標普和道瓊週漲幅分別為 1.7% 和 1%,科技和醫療保健板塊收於新高水平。
聯準會近期鷹聲不停歇,舊金山聯準銀行總裁戴莉 (Mary Daly) 週五受訪表示,經濟確實正在好轉,今年晚些時候考慮縮減購債規模是合適的。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82 億例,死亡數突破 395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368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0.5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045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862 萬例。
週五 (2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52.82 點,或 0.44%,收 34,786.35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32.40 點,或 0.75%,收 4,352.34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16.9 點,或 0.81%,收 14,639.3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20.8 點,或 0.63%,收 3,315.8 點。
標普 11 大板塊中僅能源和金融大板塊收黑,資訊科技、非必需消費品和通訊服務領漲。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齊揚。蘋果 (AAPL-US) 漲 1.96%;臉書 (FB-US) 漲 0.087%;Alphabet (GOOGL-US) 上漲 2.30%;亞馬遜 (AMZN-US) 上漲 2.27%;微軟 (MSFT-US) 上漲 2.23%。
道瓊成分股漲跌互見。IBM (IBM-US) 下跌 4.62%;波音 (BA-US) 下跌 1.27%;沃爾格林聯合博姿 (WBA-US) 下跌 1.11%;嬌生 (JNJ-US) 上漲 1.82%;Visa (V-US) 上漲 1.48%。
費半成分股多收高。博通 (AVGO-US) 下跌 0.31%;英特爾 (INTC-US) 下跌 1.34%;應用材料 (AMAT-US) 跌 0.15%;美光 (MU-US) 跌 0.27%;AMD (AMD-US) 下跌 1.49%;NVIDIA (NVDA-US) 上漲 1.36%;高通 (QCOM-US) 下跌 1.26%。
台股 ADR 集體收紅。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0.41%;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1.49%;聯電 ADR (UMC-US) 上漲 1.40%;中華電信 ADR (CHT-US) 漲 0.32%。
企業新聞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指控博通壟斷晶片市場,週五博通和 FTC 達成和解,博通同意停止相關市場操作。此消息促使博通盤中股價大跳水,收黑 0.31% 至每股 468.17 美元。
蘋果 (AAPL-US) 上漲 1.96% 至每股 139.96 美元。歐盟對蘋果祭出警告,切勿以隱私安全當藉口,遏制來自 App Store 應用商店的市場競爭。
特斯拉 2021 年第二季共交付 201,250 輛電動汽車,低於華爾街預期。特斯拉 (TSLA-US) 上漲 0.14% 至每股 678.90 美元。
富時羅素將滴滴、小鵬納入富時羅素相關指數,7 月 8 日起生效。小鵬 (XPEV-US) 收紅 0.18%,
滴滴赴美上市不到一週的蜜月行情突生波瀾,週五中國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突襲審查滴滴,要求滴滴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註冊,嚴防風險擴大。滴滴 (DIDI-US) 下跌 5.30% 至每股 15.53 美元。
IBM (IBM-US) 下跌 4.62% 至每股 140.02 美元。IBM 總裁 Jim Whitehurst 已遞出辭呈,但將持續擔任 IBM 高級顧問。
做空機構 Iceberg Research 週五表示正在做空全球院線龍頭 AMC 娛樂。AMC (AMC-US) 下跌 4.20% 至每股 51.96 美元。
嬌生 (JNJ-US) 上漲 1.82% 至每股 168.98 美元。該公司稱旗下新冠疫苗有望保護人類免受 Delta 變種病毒侵襲且具 8 個月的保護時效。
電動皮卡生產公司 Lordstown 傳出遭司法部調查,調查涉及上市活動及預售訂單,盤中其股價因暴跌暫停交易,終場收黑 10.82% 至每股 9.23 美元。
Robinhood Markets 申請首次公開募股 (IPO),尋求以「HOOD」的股票代碼在那斯達克上市,發行規模為 1 億美元,根據披露文件,2020 年淨收入為 9.59 億美元,淨利為 745 萬美元,2019 年淨營收 2.78 億美元,但虧損 1.07 億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 6 月新增非農就業報 85 萬人,預期 69.5 萬人,前值自 55.9 萬人上調至 58.3 萬人
美國 6 月失業率報 5.9%,預期 5.7%,前值 5.8%
美國 6 月平均每週工時報 34.7 小時,預期 34.9 小時,前值 34.9 小時
美國 6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報 3.6%,預期 3.6%,前值 2.0%
美國 6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月增率報 0.3%,預期 0.4%,前值 0.5%
美國 6 月勞動參與率報 61.6%,前值 61.6%
美國 5 月耐用品訂單月增率終值報 2.3%,前值 2.3%
美國 5 月工廠訂單月增率報 1.7%,預期 1.6%,前值 - 0.6%
華爾街分析
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 資深全球經濟學家 James McCann 表示,最新非農就業數據強而有力,應視為勞動力市場加速發展的跡象。
Edward Jones 投資策略師 Angelo Kourkafas 認為這些金髮姑娘報告之一,非農數據顯示經濟成長穩健,但不足以改變 Fed 貨幣政策路徑,觸及了市場甜蜜點。
Charles Schwab 首席投資策略師 Liz Ann Sonders 表示:「市場前景仍然不明朗,新冠疫情是終止經濟和市場去年 2 月以來的週期,還是結束一個週期並開始另一個新的? 華爾街將在未來幾個月從經濟、通膨數據的基期效應中得到解答。」
TIAA 銀行全球市場總裁克里斯 · 加夫尼 (Chris Gaffney) 表示:「人們真的很擔心任何可能會出現疫情捲土重來或部分封城的情況。注意新冠病毒仍然存在,並且可能會再次擴大。」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70181?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7-02(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冠肺炎擴散在世界各地升溫,多國紛紛祭出封城措施來遏止疫情擴散,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預估,長期封鎖恐使全球主要經濟體陷入長達6個月的衰退,全球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萎縮。
封國封城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航空業,航班載客率和航線大減,財務馬上受到衝擊,像是英國廉航flybe在3月初宣告破產,加拿大航空今天也传出裁员15000人,澳洲的一些區域航空也說只能再撐幾天。國際航空協會說這次的影響比當初美國911後的航空業冰河期還嚴重。因為人進不來出不去,觀光娛樂、餐飲購物、交通旅宿跟零售通路瞬間變得慘澹。全球供應鏈因為封城或隔離跟停工造成的效應,再厲害的製造商也面臨斷炊窘境。
這不僅是一個骨牌效應,最終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像是在台灣的中華航空不只要求主管減薪一成、祭出不強迫式無薪假,傳出的內部信還說這次是「雪崩式」衝擊。主要航線集中在毆美的長榮航空,受到影響較晚,但也是岌岌可危。台北旅館業開記者會說600家旅店已經倒了60家。上市櫃旅行社高層也先減薪。這是兩個最先受到影響的產業。其他的影響也已經陸陸續續浮現。
台灣政府也一直拉低經濟成長率的預測,本來沒有疫情衝擊時,主計總處說2020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 2.72%。現在最糟直接腰斬剩一半1.32%。甚至還有專家說會跌到1以下。
其實台灣過去在評估疫情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影響時,是先考慮中國,但現在歐美確診病例數持續竄升,經濟活動受到影響,國際機構也相繼大幅下修美國、歐元區及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情勢越來越嚴峻。
國際勞工組織甚至說,這次疫情最多可能讓2470萬人失業。美國的預測更可怕,說疫情可能造成美國失業率飆升至20%,也就是大約3200多萬人失業。中國大陸和香港失業率也都來到新高。
而各國其實現在也都提出了規模空前的對策。美國總統川普已經簽了約台幣66兆的刺激方案,其中每個成年人可以拿到大約3萬6千元台幣。一家人最多是9萬台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砸了大約22兆台幣。加拿大、馬來西亞也都提出了以兆來計的紓困措施。台灣則是撥出1.5兆的紓困金。
這筆錢也將分發給各部會幫助各產業。像是19日股票大跌,20日行政院就宣示5千億國安基金護盤,央行降息之外,也宣布2千億元中小企業融通放款專案。民眾恐慌的時候就宣示庫存,還記得行政院長蘇貞昌說:「貨很多,盡量買」。
政府也表示紓困措施裡面包括貸款還有水電費減收共55億元。但是細節還需要檢討,餐廳業者出來開記者會表示說,政府提供的貸款還需要有房產或是銀行存款擔保。但是他們很多人都沒有房產,餐廳又需要現金流,希望政府可以放寬限制。
現在台灣也有提供受創民眾申請所得稅緩繳與貸款展延。5大電信業者已經承諾這些民眾通信費如果無法繳納也可以緩繳,最長可以緩繳6個月。行政院及交通部研商後達共識,計程車跟遊覽車將可認定為受創產業,比照觀光每人每月發1萬,共3個月,總經費約34.5億元。預計將有9.2萬名計程車駕駛以及1.6萬名遊覽車司機受惠。此外經濟部針對餐飲、零售等服務業提出百億元薪資補助方案,每月補助原薪資5成,上限是2萬元、共3個月。而且這些補助的前提是老闆不得減班減薪。算下來會有十六.七萬人受惠,整體經費大概百億元。未來更多大中小型的方案應該會陸陸續續出爐。
台灣到目前為止的防疫措施得到國際社會的讚賞。疫情算是穩定,人民生活也沒有太大的衝擊。不過各國的政府到底如何因應?台灣又能不能接住這個經濟危機,化險為夷?這次我們請到網路的股市名嘴股癌謝孟恭,還有顏值跟內涵一樣高的德國之聲記者鄒宗翰來解幫大家解答。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想必有些散戶近來可說是大失血,突如即來的疫情大爆發,讓股市一下暴跌,一下上漲,都快摸不清實際的走向,防疫概念股的上漲,讓許多人不禁試想,現在是不是要買進趁機賺些國難財?還是趁著某些股票下跌買進,等待往後疫情解禁後上漲賺一波?又或者是要保守避險呢?選哪個都不是,但這些在節目中財經部落客阿斯匹靈的專業見解都將為你解答,就怕你不看!
#阿斯匹靈 #周岐原 #下班投資學 #謝哲青 #張佳如
本節目與來賓所推介個股無不當財務利益關係,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標↓
00:05 肺炎引爆封城危機!中國陷入鎖國經濟?
01:07 封城?封閉式管理?教你秒懂疫情管控差異!
02:07 鷄蛋放在中國籃子的哀愁 衝擊產業總盤點!
02:24 帳上現金撐不過3個月 疫情擊潰餐飲巨頭!
02:54 封城連環爆!開工日鬧3荒製造業苦哈哈!
04:26 疫情結束武漢解封 高手警告熊出沒注意?!
05:39 瘋搶物資.航班終止!香港經濟雪上加霜!?
07:37 停業15天!澳門封命脈賭場經損450億元!
08:14 港股何以逆勢翻紅?高手從熱錢流向看端倪!
09:26 台股上演反彈行情 是轉強還是末日逃命波?
10:53 漲價+轉單效應 這2大族群股價後市看俏!
13:51 致命廚娘的經濟啟示!房市股市將大崩盤?
16:37 高檔震盪抱緊0050?恐讓你存股變存骨?!
17:50 月KD驚見死亡交叉?萬點台股逃命波來了?
18:25 亞股拚存亡!美股卻井噴?高手曝關鍵原因!
19:25 無懼疫情美股強漲 專家解析神隊友竟是它!
20:40 深證強勢回補 陸股ETF甜蜜點竟還沒到?
22:52挑戰2千美元? 肺炎避險升溫黃金又熱了?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完整影片請看:https://youtu.be/bIP5_hqdF0c
你今年決定要買車了嗎?喜迎金豬年,如果有購車計畫的人,除了要努力存錢外,不妨跟著我們提前先做些功課!今年有相當多大改款或全新車型將導入台灣市場,我們請到了廖怡塵以及中古車達人小施來幫大家解答,今年有哪些車款是大重點,是大家值得入手的呢?如果今年想買中古車,又有車款是值得注意?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基礎經濟學8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書名:基礎經濟學(八版),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660242,頁數:391,出版社:華泰文化,作者:朱敬一,毛慶生,林全,許松根,陳添枝,陳思寬,黃朝熙, ... ... <看更多>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全華科友技高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提供全華圖書、科友圖書技術型高中優質教學影片資源,歡迎教師與同學訂閱喔! ... 全華科友技高04E83106 經濟學下冊(傅斯理)【範例影音講解】 · 全華科友技高. ... <看更多>
全華經濟學解答 在 基礎經濟學8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書名:基礎經濟學(八版),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869660242,頁數:391,出版社:華泰文化,作者:朱敬一,毛慶生,林全,許松根,陳添枝,陳思寬,黃朝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