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 🇺🇸🇹🇼 中華民國,#戰後臺灣
1951年到1965年,中華民國大約每年自華府得到大約 #一億美元的貸款。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美援的內容除包括民生物資與軍事戰略物資之外,也包括基礎建設所需的物資,例如建築道路、橋樑、堤壩、電廠及天然資源的開發等。
1960年6月18日,70歲的艾森豪從太平洋第七艦隊旗艦聖保羅號,搭乘陸戰隊一號直升機,抵達台北松山機場。73歲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身著軍裝,與妻子宋美齡到機場親迎,之後並與艾森豪進行兩次會談。
1962年後,美國認為臺灣的經濟開發程度已高、不再適用防衛資助,美援方式大部分改為貸款;以貸款後的第十一年起,分三十年無息償還。
1965年7月,華府停止對中華民國的援助貸款。中華民國自從1951年到1965年總計15年間接受美國的經濟支援達14.8億美元。
美援的建設項目包括:霧社水庫、龍澗發電廠、南部火力發電廠、西螺大橋、中橫公路、麥帥公路、石門水庫、民生社區、中興新村、光復新村等。
美援更以實際資金來協助臺灣的大學興建校舍,包括東海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館、臺灣師範大學樂群堂、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等。
---
【那一年的這一天】1960.6.18史上唯一一次!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台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d2b80fe3-7491-4118-a8f5-94dbf22f499a
『戰後台灣強心針,美援美元都來啦!』-被遺忘的台灣-第9集 Forgotten Taiwan EP9
https://www.ntdtv.com.tw/b5/20180109/video/213261.html
【台灣演義】美援與台灣醫衛 2021.01.31 | Taiwan Hi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87v53Qz7DM
國際大風吹|Q&A時間:蔣介石與美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onIbumjzc
美援除了送麵粉,還讓臺灣人開始養成麵食文化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noodle-aid-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走過美援台灣記憶:美援 15 年,讓體弱的臺灣開始長骨轉大人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568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援 在 P1 美軍破天荒108億台幣軍援2024新版台美共同防禦條約 ...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寰宇新聞Live直播】 https://lihi1.com/3EQc8 【寰宇新聞台灣台】24小時新聞 https://reurl.cc/7R60eQ 【寰宇即時新聞】搶先 ... ... <看更多>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援 在 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美國外交思維與決策》 ❖作者:#張國城❖ 11 ...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但也比任何國家更重視自由主義的理想。 * 從《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援保台,到近期台美關係 升溫, 美國展現了「鐵肩擔道義」的決心。 但是,台灣準備好了嗎 ... ... <看更多>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援 在 Re: [轉錄] 投書:沒有老蔣台灣早被中共赤化真是- 看板historia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 引述《coober ()》之銘言:
: ※ 引述《RichardIII (我沒謀殺我姪子!!!!!!!!!)》之銘言:
: : 某位師先生又可以上場救援了
: : 過了七十年,都沒有進步,真是人類歷史的奇蹟!
: : ====
: 可是美國解密的公文中
: 國務卿艾奇遜是這樣看的耶
: ---
: 由美國國務卿 Acheson 發送給美國駐台領事館:
: 很明顯, 唯一保存台澎不陷落於中共的機會,就是除掉中華民國….. 難處包括島上 有
: 30 萬中國大軍…. 最終我們可能必須武力強制遣返大量中國軍隊與中國難民 (Chinese
: refugees),並造成美國政府與人民間的人道衝突…… 非正式試探菲律賓、 澳洲等國的
: 意向…… 聯繫所有與日本作戰過的國家……
: 中華民國在島上過去四年來令人震驚的暴政紀錄….. 過去 4 年來本(美國)政府允許中
: 華民國統治福爾摩沙的結果,導致福爾摩沙人受難……
: 用多國聯軍來執行武力進攻台澎的軍事任務…… 並立刻發 起讓台灣人民族自決的公投,
: 包括
: (a) 獨立建國 (b) 聯合國託管 (c) 給中國大陸無論 任何政權統治……
: 會議結束後必須立刻用空中和海上巡邏來阻止大陸對島上的入侵 …… 拉攏孫立人將軍可
: 以在島上得到現成的軍隊…….. 蔣大元帥若同意可以以政治 難民身分留在島上 …
: https://buzzorange.com/2017/03/29/top-secret-of-usa/
: 連結文章裡面有解密公文的掃描圖片
: 問題來了~
: 請問是國務卿艾奇遜要聽師樞安
: 還是師樞安要聽令於艾奇遜呢??
: 決策是聽老闆的還是聽員工的呢?
: 找一個美國官員的意見就當成寶
: 這真的很中國人
結果老闆的老闆,聽了員工的意見: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2568
日治末期的臺灣,比起長年戰亂的中國,在許多方面已較為進步,但原有的基礎建設在戰
後多待重建,而敗退來臺的貪朽政府和百萬大陸軍民,對熱烈回歸「祖國」懷抱的社會卻
有著莫大的「衝擊」。戰後的臺灣如同風中殘燭,美援為這微光點起希望。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對日本抗戰時,美援便已開始,持續到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在
南京還成立了美援運用委員會。不過,戰後美國繼續慷慨相挺並非臺灣政府得道多助,乃
因北韓搶在中共犯臺之前於 1950 年引爆韓戰。美國參戰之外,也在東亞築起一道高牆防
堵赤色洪流,本要被美國「棄養」的臺灣正處於戰略中心位置,因而成為美國極力扶持的
小老弟。美國國會於 1951 年 10 月 10 日通過《1951 年共同安全法案》,對臺灣正式
提供大量及持續的多項援助,宛如是中華民國政府收過的最貴重國慶禮物。
1960 年代,在臺北萬華的街邊,排隊民眾無不盯著救濟物資。一名用棉布纏背著嬰兒、
面容清癯的婦人從志工手上接過一袋麵粉,另一隻手再接下一盒脫脂奶粉,這一手給一手
拿的畫面投射到美援 logo 裡象徵中美合作的緊握兩手,這些民生物資的日常救濟是美援
臺灣的多年縮影。
麵粉製成的各種麵食、水餃、饅頭、蔥油餅誘人味蕾的同時,也改變戰後臺灣的主食習慣
;美援帶來的影響逐漸擴及生活與文化等各項層面。當年對很多國人而言,喝可樂、穿牛
仔褲、聽西洋音樂這種跟隨美國流行的次文化,彷彿可貼近那遙遠的美國,滿足對那富有
進步社會的憧憬。
從家庭到小學午餐,奶粉沖泡成牛奶補充國民的營養;從民生經濟到公共建設,美援也大
大改善政府的羸弱體質。1951 到 1965 年的美援期間,臺灣政府有 11 億美元的財政赤
字,高達 14.8 億美元的援助正是雪中送炭。
美國的經濟援助,先是平抑臺灣戰後初期的通貨膨脹壓力,並紓解外匯短缺的困境,後來
也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幕後推手。在水利、電力、通訊、交通等各種基礎建設上,除
了資金援助,也進行技術合作和移轉。美援 15 年讓體弱的臺灣開始長骨轉大人,1960
年代末開啟的一連串經濟奇蹟,可謂這段補血養氣造就的身強體健。
當年民間窮苦物資匱乏,沒有快時尚,棉被也可以當。美援時期純棉的麵粉袋常被平民人
家拿來剪裁再利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穿著「22 公斤裝」、「美國人捐贈」內衣褲的孩
童。從這些小屁股上的中美握手國旗圖樣,可以窺見美援的痕跡已逐步印在臺灣各個角落
。
不讓美援專美於民心,國民黨政府也需要在文宣上扳回面子。以中橫公路為例,國民黨總
稱之為「政績」,歸功於蔣經國與榮民;但事實上中橫也是美國軍援中軍用道路計劃之一
,從 1956 年動工耗時近 4 年期間,營造經費、主要技術人員與機材皆來自美國軍援。
美國援助臺灣亦非含仁懷義,國家利益永遠是最主要的動機。拉長時間的軸線,這也是對
臺灣的長期投資。美援除了影響臺灣經濟、軍事、技術、文化,也間接鞏固國民黨的一黨
專政,而臺灣對美國的依賴與忠誠像是這項投資的巨大紅利。
2004 年 1 月,臺灣清償最後一筆美援貸款,比起其他接受美援的國家例如南韓、越南等
,臺灣是最早結束接受援助、償清借款的國家。我國的爭氣不只在還錢與自立,從政府到
民間,臺灣對國際社會的回饋見樹也見林;例如派遣農業技術團協助友邦布吉納法索,經
過十多年橫跨兩世紀的努力,終於在非洲荒漠開墾出涓涓流水穿越的千畝良田,在上帝恩
泉到不了的土地,那是臺灣寫下的傳奇。從受援到援外,從手心向上到向下,希望臺灣追
求的進步與價值不只在經濟數據,也在環境、人道與國際責任。
走過上個世紀的美援記憶,我們望向困苦的眼珠裡,沒有那迷人的煙波藍,但那股助人的
良善力量,願在寶島福爾摩沙持續蕩漾。
執行、核稿編輯:何承祐
這些援助都是給國民政府,不是給台獨噢!
https://distance.shu.edu.tw/taiwan/CH27/CH27_SEC05.HTM
第五節 美援與經濟發展
韓戰爆發後,美國所主導的反共圍堵陣線必須在東亞建立更鞏固的防線。台灣的戰略
地位在美國的心目中因此提昇。所以韓戰一爆發,美國立刻主動對台灣提供衣食物資,以
協助台灣因局勢演變而增加的經濟負擔。翌年(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開始
對台灣提供各種經濟援助。直到1965年6月美國終止對台援助為止,15年間總共提供台灣
將近15億美元的援助,平均每年約為1億美元。具體而言,美援到達金額約佔1951年到
1960年台灣進口金額的40%;佔同一期間台灣投資毛額的38%;也佔當時台灣國民生產毛額
的6%。而1951年到1965年的美援期間,台灣總財政赤字是11億美元,換句話說﹐近達15億
的美援,彌補了台灣這期間的財政赤字。於此可知,在50年代台灣仍相當貧窮的情況下,
美援實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其影響,概有以下數端:
1.平抑物價:美國經濟援助直接增加當時的物資供給,得以平抑物價上漲的潛在壓力
。同時由於美援物資售價收入所產生的新台幣美援相對基金存款,也有抑制貨幣供給額增
加的作用,間接促進物價水準的安定。所以1950年代台灣得以維持相對物價的穩定,美援
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2.促進經濟發展:美援對台灣往後的經濟發展,也有相當影響。依當時政府財力,很
難迅速重建或擴張有關電力、通訊、道路、港口等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在整個50年代電
力固定資本形成毛額中,美援金額就佔了一半;交通運輸固定資本形成毛額中,美援也佔
了4成,對基本設施的建設,幫助很大。
3.科技移轉:美國經濟援助創造了重要的科技移轉的機會,並支持50年代初期的進口
替代政策。
由於有美援的適時來到,台灣在50、60年代雖然是在白色恐怖的政治陰影之下,不
過經濟發展卻逐漸有了轉機。然而﹐有些學者則對美援有另一番較為負面的解釋。例如文
馨瑩即認為台灣的美援依賴,以軍事模式為主軸,美國並非以發展台灣經濟為援台的首要
目標。美援鞏固國民黨政府在台的統治,強化美國對台控制。至少在1950年代國民政府在
軍備、預算、人事、財經計畫上,無一不靠吃美援的奶水而生存、壯大。美國和國民黨政
府均藉美援的運用吸取更多軍經利益,並藉以掌握更大的控制權力。美國從未利用援助促
使國府解除戒嚴等對自由人權的箝制,也未促成改選中央民意代表等民主參政的擴大。相
對地,透過化解軍事危機、填補財政赤字、提供控制資源、提高行政效能等方式,強化國
府在台的統治實力。
無論如何,在美援的幫助下,1953年開始推動第一個四年經濟建設計劃展開,致力於經濟
的發展。此時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以供應國內市場為主,以取代進口,減少外匯支出。
重點工業在紡織、食品加工、合板、肥料等。在經歷50年代的兩次的四年經建計劃之後,
若干工業產品已足夠滿足國內市場需要,且漸有剩餘。
台灣經過50年代的兩次四年經建計畫後,美國以台灣已經掙脫貧窮,要求削減美援
的供應,希望台灣當局提出何時終止美援的說明。因此,當時的美援運用委員會副主委尹
仲容暨所屬,在1959年底作成「加速經濟發展計畫大綱」及19點財經改革措施,以便有效
推動第三期四年經建計畫。1960年(民國49年)9月,行政院公佈「獎勵投資條例」,以租
稅減免為主要手段,希望能在美援停止後,繼續吸取更多外資,促進工業發展,帶動經濟
起飛。獎勵範圍包括公用事業、礦業、製造業、運輸業、觀光旅館業等。
獎勵投資的政策,發揮了相當的效果。自「獎勵投資條例」頒布的1960年起,到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出現)止,平均每年投資增加率為15.5%,而其中民間企業投資均佔半
數以上,且平均每年投資增加率更高達21%。1960年代僑外資仍是台灣投資資金的重要來
源。從美援停止的1965年到1973年的9年間,僑外投資佔國內資本形成毛額的比例提高到
8%。可見僑外資在補充國內資本形成上有其重要性。
在經歷50年代末期積極的進口替代的工業發展策略下,台灣的若干工業產品已足夠滿
足國內市場需要,且漸有剩餘。為拓展產品市場,加速經濟成長,1960年代以後工業發展
重點乃以拓展外銷為主。繼1960年制訂獎勵投資條例之外,為了降低投資者的管理成本,
以便吸引僑外投資人來台投資,1965年開始營建高雄加工出口區,這是亞洲第一個加工出
口區。1969年再設置楠梓與台中兩個加工出口區。
加工出口工業的發展帶來工業高成長。在1960年到1973年止,工業生產指數增加6.9倍,
平均每年工業成長率達17%。以國內生產淨額而言,1963年起,工業產值比例就超過農業
產值比例;1968年起,製造業產值比例也超過農業產值比例,台灣已由農業經濟型態轉變
為工業經濟型態。
自1961年到1973年的13年間,台灣的對外貿易呈現長期持續成長。1971年開始出現
貿易出超,從此就步入了長期貿易出超的新經濟局面。而以1966年為一個重要分水嶺,出
口品結構自農產品及農產加工產品動態發展為勞力密集工業品。
從50年代到 60年代,台灣逐漸由農業社會邁向工商業社會。急速的工業化,吸引了
許多鄉村的勞力集中到都市,甚至鄉村的少女也蜂擁而至。60年代初期,台灣社會流行一
首叫做 <孤女的願望>的歌曲,描寫一位失去雙親的少女,從鄉村到台北的工廠應徵工作
的心情。歌詞中說到「阮想欲來去都市做著女工度日子,也通來安慰自己心裡的稀微」「
人在講對面彼間工廠是不是貼告示欲用人,阮想欲來去」「請借問門頭的辦公阿伯仔,人
在講這間工廠有欲採用人…假使少錢也要忍耐三冬五冬」相當寫實,也為女工的辛酸,留
下歷史的見證。除了 <孤女的願望>之外,尚有幾首歌曲描寫農村青年嚮往都市,特別對
台北趨之若鶩的情形,生動而寫實,例如有一首<省都的一信> (「省都」,指的是
1967.7.1改制為院轄市前的台北市)。歌詞中,描寫主角來到台北之後,寫信勸鄉下的友
人快來台北謀生,還質問友人「不時都 tiam3在農村哪有啥路用 ?」(經常留在農村有何
用 ?) ﹔有一首由黃西田唱紅的< 田莊兄哥 >, 敘述一位青年離開農村家鄉乘火車赴台
北的沿途心情,也表露農村青年投身工業社會的心路歷程。其中,竟然明白表示不願再聞
農村土味、不願再騎犁田的水牛、不願再聽鄉間水蛙的咯咯叫聲,要「趁著機會」到台北
謀生,這個「機會」,就是50、60年代台灣急速工業化的過程;還有一首叫<流浪到台北>
,也是描寫一位到台北奮鬥的鄉下男子,懷念留在鄉間的情人的心情,要情人體諒他到台
北純然是為了他們將來美好的前途。
這些湧向都市討生活的鄉間勞力,來到都市之後,由於當時城鄉之間的交通、電訊尚
未發達,與家鄉之間的距離感仍大,對家鄉的懷念也就較深,因此,懷念故鄉、思念家人
(特別是母親)的歌曲,在60年代頗能引起共鳴,<媽媽請您也保重>、<黃昏的故鄉>正是流
行於此時的重要歌曲。
1960年代左右,台灣的經濟逐漸由進口替代政策轉向外貿導向的經濟,國際貿易更加
暢旺起來,港口也更加忙碌了。因此在這個時期的流行歌謠中,也出現一些與港口有關的
歌謠。少女陳芬蘭用童稚的聲音,輕快地唱出海員的心聲<快樂的出航>﹔文夏播唱的<
再會啊!港都>,透過收音機,也道出船員出海的心情 。<快樂的行船人>等,都與港口
或船員有關。
除了鄉村的勞力湧向都市之外,也出現「客廳即工場」的景象。許多開在社區裡的小
工廠,接下外國訂單,卻又人手不足,於是將一些加工性質的工作發包給附近的家庭主婦
,讓她們將工作帶回自己家中做,既不需要廠房,又比較省工資。所以60年代的台灣社會
,許多市鎮出現著「客廳兼工場」的景觀,婦女們帶著小孩在自家的大廳裡做著工廠委託
的按件計酬的加工。那個時代,變成全島皆工廠﹐到處是工人的現象。那是一個台灣人勤
勉生產的感人時代。
https://art.archives.gov.tw/Theme.aspx?MenuID=550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民國39年(1950)韓戰爆發,美國鑒於臺灣地位重要,重新援助臺灣,並將其納入,反
共體系的一員。民國43年(1954),美國倡議成立集體防禦性質的「東南亞公約組織」
(Southeast Asia Treaty Organization),但臺灣卻被其他成員國排斥而無法加入,美國
轉而單獨與我國簽訂同盟條約。 民國43年(1954)12月3日,我國與美國在華盛頓正式簽訂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立基反共前提,美國
提供臺灣必要的軍事援助。不過,條約範圍只限於臺灣、澎湖兩島,並不包括金門、馬祖
及其他國軍控制的島嶼,更非我國政府主張的整個中國大陸。民國44年(1955)2月9日,美
國國會正式通過「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從條約通過至民國49年(1960),臺灣僅次於法國
,為美國第二大軍事受援國。民國68年(1979)1月1日,美國與我國斷交,美國政府乃通知
我政府,1年後廢除「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注意:是與退到台灣的中國政府簽屬,不是台獨份子噢!
你台獨份子沒有幾十萬大軍,怎麼幫美國人防禦第一島鏈啊?美國人說的很明白
他們不打算自己跳下來幫忙守!
https://www.drnh.gov.tw/var/file/3/1003/img/10/168149739.pdf
這篇論文也不錯
總之,要軍隊沒軍隊,要政府沒政府,1950年的台獨份子想阻擋赤化?聊聊潤娥
明天跑來說要嫁給我可以比較實際!
--
Das Kapital=左派版的Mein Kamp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6.119.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13543923.A.E6E.html
※ 編輯: RichardIII (114.46.119.202 臺灣), 02/17/2021 14:39:46
這類人就當美國人是散財童子外加聖誕老人,你要有利用價值!國民政府的幾十萬大軍
不僅可以守住台灣島,還可以牽制解放軍,台獨份子連一把槍都沒有,要拜大哥
也要有人牽線,沒有國民政府外交系統,別想!
推薦這篇:https://www.pttweb.cc/bbs/DummyHistory/M.1338555953.A.2A0
※ 編輯: RichardIII (114.46.119.202 臺灣), 02/17/2021 14:45:06
美國人自己下場去打。
※ 編輯: RichardIII (114.46.119.202 臺灣), 02/17/2021 14:58: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