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公車開放免費試乘,預約方式、路線一次看!究竟「幽靈巴士」是怎麼開的?
2020.09.30 by 高敬原 • 採訪中心
深夜經過台北市街頭,可別被這特別的公車嚇到。每天凌晨12點至2點30分,在信義路的公車專用道上,自駕巴士上乘載著測試人員,沿途驗證可能遇到的各狀況。
9月28日更新:
信義路5G自駕巴士開放預約試乘了!這輛行駛路線全國最長的自駕巴士貫串台北市中正、大安、信義區,由遠傳全線覆蓋5G訊號,導入V2X應用、車內影像分析。
預約須知
試營運期間,民眾可在揪巴士JOBUS預約專網上面進行預約,選擇所要搭乘區段頁面,點選人數(一次預約最多可5人)及日期即可預定,進入資料頁面並填寫姓名、所在地區、電話及信箱即可完成預定。信箱將會收到含qrcode之試乘體驗券,當日持試乘體驗券及電子票證至現場搭乘即可。
另外,必須在前1日24:00前完成預約。
Ex.預計搭乘9/29(二) 00:30班次,可在9/28(一) 23:59前完成預約訂購
### 試乘體驗路線分為6區段,車輛會在前5分鐘到達站點並準時發車。(路線見下圖)
- 第一段:台北101→信義敦化
- 第二段:信義敦化→信義新生
- 第三段:信義新生→信義杭州
- 第四段:信義杭州→信義新生
- 第五段:信義新生→信義敦化
- 第六段:信義敦化→信義光復
### 搭乘是否需要付費?(如何收費?如何付款?)
試乘體驗為0元體驗,歡迎民眾試乘後填寫問券回饋,讓自駕車服務更貼近民眾需求。民眾可在揪巴士自駕車試乘體驗網站進行預約,完成預約即可收到試乘體驗qrcode券,當日持試乘體驗券及電子票卡(ex.悠遊卡等)至現場搭乘即可。
持試乘體驗券至公車站候車,上車時將體驗券出示給工作人員看即可,上下車刷電子票證(ex.悠遊卡),0元付款紀錄上下車站點。
正式上路時的時速為多少?
現階段測試時速為15公里/小時,計劃期間也將進行20及30公里/小時的測試。
正式上路時的頭、末班車時間?
信義路自駕巴士試乘體驗階段頭班車為00:30由台北101(信義路)發車至信義敦化站,末班車為02:00由信義敦化發車至信義光復站。
試乘消費者是否有保險?
試乘體驗的乘客皆有保險,所保之項目與汽車客運業的項目一致,包含強制汽車責任險、第三責任險附加自動駕駛車輛測試保險及乘客體傷責任險。
自駕車結合5G,打造新商模
今年5月開始,台北市政府啟動「台北市信義路公車專用道自駕巴士創新實驗計畫」,與成立兩年的新創公司台灣智慧駕駛(以下簡稱台智駕)合作,展開為期一年的夜間自駕巴士測試。
基於安全考量,測試初期時速約10~20公里,會視情況調整測試速度與時間。如果測試結果良好,最快將於9月提供一般民眾體驗、試乘自駕巴士。
一台無人小巴,結合了多家企業的技術與資源。首先,小巴的車體由創奕能源提供,這家車輛製造商已包辦全台超過半數的電動巴士;車輛線傳控制,由奕兆綠能負責;圖資,出自興創知能;感知器,是汽車電子大廠輝創的產品;自駕車上路前的測試和驗證,則是採用NVIDIA DRIVE自駕車開發平台。
自駕公車
負責軟體開發的台智駕,負責將這些來自各方的軟硬體系統整合在一起。團隊專長是能將運算系統、鏡頭、雷達、光達等設備,快速整合到一輛現有的電動車上,讓它活起來。
台智駕是國內少數100%系統自主研發,硬體國產自製率近70%的自駕車團隊 。
2018年10月,遠傳電信加入5G汽車通訊技術聯盟(5GAA),成為台灣首家加入的電信業者,積極尋找車聯網應用,做為5G的實驗場景;過去曾有過4G訊號合作經驗的台智駕,便是合作夥伴首選。
台智駕執行長沈大維表示,對自駕車產業來說,5G帶來最大的變革,除了安全效率的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創新服務模式的產生。
他舉例說,由於自駕巴士的實驗路線會經過台北景福門,曾有文創業者提案,希望能在車內天花板與窗戶上安裝顯示器,當車子行經景福門時,可以將老台北的街景投射在螢幕上,5G可提供即時串流與高畫質,在車內打造沉浸式體驗,平時也能投放資訊與廣告。這就是未來5G與自駕車結合的應用場景之一。
現階段自駕車會用到網路之處,主要在於車子與道路設備的資訊交換,像是透過路口的攝影機,偵測是否有人、車經過,並將資訊即時回傳給自駕車判斷。
「從路端到車端,走4G的架構也行,只是會有些小延遲。」使用5G訊號以後,傳輸速度更快、效率更提升,但實際上差異不大,「車子只要在接近路口時,可以減低速度就好。」
透過人、車、物體發出訊號,掌握相對位置
那麼5G對自駕車產業更實質的助益何在?沈大維指出,關鍵在於車聯網(V2X)。
V2X是Vehicle-to-Everything的縮寫,可以再細分為車對車(V2V)、車對基礎設施(V2I)、車對人(V2P)、車對摩托車(V2M )這幾大類別,指車子和物體都能發出訊號,透過通訊技術掌握相對位置,不至於因為視線死角,釀成車禍意外。
假設A車輛正以時速90公里前行,B車突然出現在前方路口,雙方透過V2V(車對車)交流,讓A、B車輛同時減速,避免事故。
「V2X有助於自駕車更快實現。」沈大維解釋,目前自駕車仍需仰賴路上安裝的感測器,協助偵測前方路口是否有人車,一旦V2X技術趨於成熟,就能與行人手上的穿戴裝置、腳踏車等進行P2P(端到端)溝通,就算沒有感測器,還是能做到資訊交換。
未來每個裝置都可以互相溝通,這才是5G的優勢。
台灣智駕公司執行長沈大維
而當裝置都能接上5G訊號,就能加快資訊共享,沈大維希望,接下來可以有機會在信義路上展開車聯網(V2X)局部測試,為創造更多新商業模式與服務暖身,展現5G真正價值。
附圖:5G自駕巴士路線圖
JoBUS揪巴士網站截圖
北市府與台智駕合作,展開夜間自駕巴士測試,測試初期時速約10~20公里,最快將於9月提供一般民眾體驗、試乘自駕巴士。
台智駕
台灣智駕公司執行長沈大維指出,自駕車產業因為5G產生創新服務模式,透過V2X技術,讓車輛之間可以彼此溝通,並結合串流多媒體,在車內提供沉浸式廣告。
侯俊偉攝影
由於自駕車已具備一套安全檢測感測器、影像辨識系統和演算法,純粹以車輛本身的運行來看,即使沒有連結網路,車輛還是具有辨識周遭環境的能力。
台智駕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156/5g--autodrive?fbclid=IwAR2tbpy08FNx54uptInnhLpNNrm2hTgOlhOpNimJTvSnx5dpt-gN11DrQFc
「一般物聯網架構可分為裝置端通訊端網路及控制端」的推薦目錄:
一般物聯網架構可分為裝置端通訊端網路及控制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工打造最適化物聯網平台
軟體思維 環環相扣
【作者: 王明德】 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
物聯網被認為是繼PC、網際網路的第3波IT革命,不像前兩者,其影響雖大,但仍侷限在IT領域,物聯網應用則將大幅橫向應用至其他領域,不僅IT產業,不誇張的說,現在人類經濟體中的各種產業,都可被納入物聯網的應用領域,由此看來,物聯網的商機相當龐大,根據工研院IEK的日預估,物聯網3大商機健康照護、智能管理、智慧製造將在五年內爆發,2015年預估約529億美元(含硬體、軟體),到2020年將達1,33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0.3%,並帶動平台整合。
台灣是IT產業重鎮,不過向來以硬體製造為主,因此面對物聯網風潮,台灣業界也多從硬體思維出發,目前台灣產業的物聯網主要聚焦於底層的感測網路佈建,包括控制器、橋接器…等,由於台灣自動化廠商在此領域深耕已久,而上一層的軟體設計均為其客戶的技術專長,為避免搶食客戶利基,台灣自動化廠商在物聯網的產品布局通常都謹守界線,不會跨足軟體,因此台灣產業在物聯網的產業生態系統中,定位相當清楚。
物聯網架構依廠商、機構不同,解釋也各異,不過仍有基礎共識,一般多分為三層,包括感測、網路、應用,這三層架構中,都需要通訊網路與軟體串連、管理、運作該層次的硬體設備,而不管哪一層,目前市場上的物聯網軟體較具規模者都為外商,前者像是PTC(參數科技),後者則以NI(國家儀器)為主,這兩家公司都深耕物聯網已久,PTC的物聯網軟體包括開發套件、共工平台…等,NI除了該公司聞名業界的LabVIEW外,旗下的DIAdem平台也專為擷取資料管理所用。
PTC打造物聯網生態網
PTC在製造領域,向來以企業管理軟體產平台為該公司產品核心,包括PLM、CAD/CAM…等均是,由於物聯網也被視為企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未來主流架構,因此PTC除了將該公司本身原有的軟體平台延伸、整合物聯網外,近年來也透過購併,強化該公司的布局。
PTC資深協理汪崇真表示,物聯網的涵蓋面龐大,包括底層的自動化嵌入式設備、網路系統、系統整合、資料儲存分析、垂直產業解決方案,單一廠商無法提供全部的軟硬體產品與服務,因此此一產業必須透過各領域夥伴的群策群力,方能提供使用者完善的解決方案。
然而物聯網過於寬廣的涵蓋面,使其不同領域的廠商在開發產品時,不易找到合適的匹配對象,即便找到,雙方的產品介面也需要一定的磨合調整,方能將產品上市,針對此一問題,汪崇真指出PTC旗下的ThingWorx平台,可滿足上述問題。
ThingWorx攜手Axeda
ThingWorx用意是打造完整的物聯網生態平台,物聯網架構中各層次的廠商均可登上此平台,透過此平台的開發工具研發產品,此一作法有兩個好處,一是廠商可在ThingWorx上直接瀏覽、搜尋到匹配的廠商,而由於各廠商的產品都是基於該平台所設計,因此在此平台搜尋到的合作廠商,雙方產品都可無縫相容,大幅縮短過去的介面調整時間,有助於產品快速上市,汪崇真表示,物聯網時代講求快速上市,在此要求下,產品的設計時間被大幅壓縮,ThingWorx的韌體具相當彈性,可協助廠商快速開發應用。
除了ThingWorx外,PTC也在2014年併購了另一家提供連接機器與雲端感應器解決方案的開發商Axeda,汪崇真指出Axeda擁有超過150家用戶,每天處理數千萬筆橫跨多個產業領域的資訊,多樣的合作夥伴中包含行動網路領導品牌、裝置製造商、系統整合商及企業系統分析業者,Axeda在現代架構上提供尖端物聯科技,協助收集處裡全球機械與感應器資料,Axeda軟體提供公司建立安全連網,並進行遠端監控、管理與服務各種連接儀器、感應器及裝置,汪崇真表示,Axeda的科技產品搭配已有的ThingWorx快速開發應用平台以及現有的服務生命週期管理(SLM)與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解決方案產品,Axeda在物聯網連接與裝置管理的強項,結合ThingWorx快速開發應用工具,將可讓PTC的物聯科技架構更加豐富。
NI由工業物聯網著手
相對於PTC的作法,另一家以軟體聞名於業界的外商NI,則是透過自動化產線端的布局,強化該公司的物聯網軟體建構,NI行銷經理吳維翰指出,NI自動化領域以平台見長,硬體包括各種標準架構,如PXI、CompacrRIO…等,軟體則以LabVIEW為主,NI的平台初期以測試為主,後來逐漸將觸角延伸至設計端。
吳維翰指出,物聯網成型,現行的多數產業未來都將以此作為未來企業營運的主架構,現在也已有多種子架構出現,像是衣聯網、車聯網、工業物聯網…等,其中工業物聯網與工業4.0、CPS等新世代智慧工廠概念相符,因此被視為物聯網子架構中將率先啟動者。
這幾年消費性產品從過去的少樣多量逐漸轉變為少量多樣、多量多樣等型態,而傳統的製造方式已無法因應此態勢,更據彈性的工業物聯網(IIOT),已然成為未來工廠的主流架構,與傳統的製造方式相較,工業物聯網更據彈性,面對多樣性產品生產時,可快速調整參數,符合訂單需求,設備之間也可相互連結溝通,達到智慧生產願景。
吳維翰指出,未來的工業物聯網,勢必會在各設備乃至於產品中,設置大量的感測器,這些感測器所回傳的資訊,將累積為龐大的資訊,而這些數量極為龐大的「Big Data」,對企業主來說,,除可作為準確的策略分析外,也帶來相當棘手的資訊管理問題。
針對龐大的資料量,NI的DIAdem平台可迅速搜尋、載入、呈現、分析量測資料,再製作相關報表,DIAdem 是專為目前的測試環境所設計,可存取並處理多種客制格式的大量資料,且所產生的報表可提供有效資訊以利決策。
DIAdem化繁為簡
吳維翰指出,DIAdem可定義不同來源的資訊,再進行分析,他以汽車大廠Land Rover為例,該車廠導入自動化生產的時間相當早,也建置大量的感測器取得訊息,這些感測器每天所傳回的資料量高達500GB,由於數量遠超過處理平台負荷,因此每天只能分析其中10%左右的資訊,之後該車廠導入DIAdem,其處理的資料量大幅提昇至95%,出處理量大增,減少了過去因數據量不足而需反覆測試的時間,而DIAdem也可與NI的另一款資料擷取軟體InsightCM結合,打造出資料擷取、分析的完整平台。
作為物聯網軟體廠商,PTC與NI在架構中各有所長,彼此也有一定的合作關係,例如2015年的NI Weeks中,PTC就在展示出與NI合作的相關案例,這也證明物聯網與過去其他技術可一家獨大的態勢,與其他技術與架構相較,物聯網更講究分工,供應鏈中各廠商必須環環相扣緊密鏈接,方能打造出最適化物聯網系統。
資料來源:https://www.ctimes.com.tw/…/%E7%89%A9%E8…/17020816273F.shtml
一般物聯網架構可分為裝置端通訊端網路及控制端 在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資安影集與電影: Day 1 - iT 邦幫忙 的相關結果
一般 來說物聯網資訊設備其架構可分為3個部分︰分別為「裝置端」、「通訊(端)網路 ... 使用者可透過控制端來管理物聯網設備,而控制端所使用之平台及技術種類眾多,像是 ... ... <看更多>
一般物聯網架構可分為裝置端通訊端網路及控制端 在 物聯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物聯網 的架構一般分為三層或四層。三層之架構由底層至上層依序為感測層、網路層與 ... 物聯網可以幫助整合通訊、控制與資訊處理。物聯網的應用可以擴展至運輸系統個層面 ... ... <看更多>
一般物聯網架構可分為裝置端通訊端網路及控制端 在 物聯網設備弱點檢測與防護 的相關結果
會持續在網際網路上掃描物聯網裝置的IP位址,然後辨. 別出容易受到攻擊的裝置 ... ○ 一般物聯網架構可分為「裝置端」、「通訊(端). 網路」及「控制端」,其衍伸相關安全議題.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