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讓你早上起得了床?
我說的不是咖啡、鬧鐘或小孩。
我的意思是,你早上睡醒思考接下來這一天時,有何感覺?
你知道你想從這一天得到什麼嗎?(未必是高到看不到盡頭的生產力!)
你期待這一天會發生什麼?
當你稍後想到這一天,有什麼事讓這一天變得更有意義?
回答這些簡單的問題時,可以喚醒內心一種非比尋常的動能,協助我們釐清哪些是我們看重的事,進而與這些事產生交集。
我成為奧運國手接受集訓期間,每天都問自己這個問題。部分是因為鬧鐘響時,我首先意識到的是,來自身體不同部位傳到腦部的訊息,叫我不要起床。我全身上下無處不痛:雙腿、背部、肩膀、臀部、手臂。我必須找到一個絕佳理由,克服身體傳給腦部的訊息,順利起床。
光靠忽略這些訊息,依著習慣逼自己起床,其實並不夠。我除了得起床,還得將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才能做好準備,挑戰當天精神與生理的極限,用心學習以及全力展現我的能力。
每天問這個問題已成我例行性思考,自體壇退休後,也不曾間斷。我有時候當然也不確定我的答案是否夠好,但就因為意識到這點,我才能夠開始了解為什麼,並想辦法改變。這類問題可以深入探索我們是誰,協助我們與我們現在做的事產生交集,我與事不再是兩條平行線。
藉由與我們看重的人與事相連,主動地做出選擇,以便賦予每一天意義,而非在自動駕駛的模式下,重複著習慣。我記得體壇領袖蘇.坎貝爾女爵士(Sue Cambell)曾提醒其他領導人,「沒有人會為了KPI而起床!」倫敦商學院教授丹恩.凱伯(Dan Cable)在他的研究報告裡呼應了這句話,表示他發現「大家不會因為KPI或是賞罰而大步向前。雖然KPI或賞罰會促成小小的改變,但是人若要大步前進,靠的是 #崇高的目的、 #情感的聯繫、 #勇於嘗試的心態 以及 #以身作則 等等」。
行為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想清楚什麼對我們重要,以及如何將這點連結到小我之外更廣泛的使命感,是激勵我們行動的關鍵。若你不了解什麼能激勵與鞭策你,你很難找到能讓你積極行動的工作,也不易打造積極的人生。若一開始就不知道什麼對你重要,你不易對任何一個團體或組織的願景付出全副心力。
一旦你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想想你是否知道其他同事、隊友、家人的答案可能是什麼。只有知道答案後,我們才能開始一起摸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了解彼此的差異,善用這些差異截長補短,發揮彼此合作一加一大於二的優勢。若能找出合作對象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能釋出強大的能量,打開建立聯繫的關卡,也是提高職場績效、強化隊友投入程度的不二法門。想清楚自己要什麼,能讓管理更上一層樓,不會只限於追求工具性的成長、效率、重組等範疇。
是什麼讓你早上起得了床?
這個問題可以協助我們深入探索我們是誰,先認識了自己,然後才將目光往外看,和周圍的世界建立連結,繼而找出怎麼做可以對世界有些貢獻。
.
本文摘自《#長勝心態》
贏家不是一時得勝,卻輸掉人生!成功是慢慢存、可持續終生的行動
作者:凱絲.畢曉普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要的是什麼?」
這是我常自問的問題,我自己會回到非暴力溝通的架構來思索。包括,我想要滿足的是自己的什麼需要?我想要採取什麼具體的行動(自我請求)?
很多人內在會空虛,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有關。或者說,隨著社會主流價值忙了大半天,發現根本不是自己要的。
不是有錢人就會快樂,不是窮人就沒辦法享受生活。這不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道理,這道理可以化為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舉手投足。
物質生活清簡,精神生活豐裕,這兩者得並行,而且需要持續學習。這是我的體會,跟您分享。
祝願您,能歡歡喜喜起床,做自己喜歡的事!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連結請見留言處
一事不再理一事不二罰 在 陳秀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強化三級警戒,落實五大措施】
近日我們彰化疫情持續升溫,這兩日更傳出疫情警戒期間仍有休閒娛樂場所營業的問題,還有員警執勤不慎染疫的狀況。今天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強化COVID-19第三級疫情警戒」五大措施如下,秀寳在此也要再次提醒大家務必遵守規定、共同 #嚴守社區防線,📣 #落實防疫 是我們遠離疫情的不二法則。
-
❗強化COVID-19第三級疫情警戒相關措施❗
1️⃣民眾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一經查獲有違反情事,不再勸導,逕予開罰。
2️⃣經公告應關閉之休閒娛樂場所,將嚴查不得營業;查獲違法營業者,對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及聚會者,依法分別裁罰。
3️⃣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及超市加強人流管制,並呼籲民眾少去多買,一次購足。
4️⃣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
5️⃣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民眾進入。
✏外出時有飲食需求者,得在與不特定對象保持社交距離或有適當阻隔設備之情形下,於飲食期間暫時取下口罩。
-
#謝謝所有防疫第一線人員🙏
#團結防疫守台灣 #臺灣加油💪
#寳貝臺灣 #寳貝您❤️
一事不再理一事不二罰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重點報告】
✅成功爭取:社關員預算/單側聽損權益/幼托機構裁罰資訊透明/兒虐案件調查SOP
❎未竟之路:行政院承諾檢討重大事件畫面外流但無下文/兒少法、幼照法卡關行政院
隨著 2020 年即將進入尾聲,今天上午,我和 邱顯智、 立法委員 陳椒華,共同召開記者會,為大家盤點,過去這一年來我們完成的、與未完成的事,在這邊向大家報告!
-
【捍衛弱勢權益】
✔ 為社關員爭取 5000 萬預算
今年 4 月,我在衛環委員會的施政總質詢上,向蘇貞昌院長表達精神障礙者與家屬的心聲,因為目前社區復健與支持服務的資源不足,導致他們從醫院回到家門之後,經常孤立無援。我們極力地向院長與衛福部反映,希望能夠增加資源,健全社區關懷訪視的人力與制度。
後來,我們在 9 月收到衛福部心口司的回覆,在往年的預算金額之外,成功向中央爭取到明年度增列約 5 千萬元的經費,可以協助各地方政府衛生單位增聘約 75 名社區關懷訪視人力。我們非常肯定行政院、衛福部及心口司這樣的政策方向,讓社區關懷訪視的人力與運作,能夠逐漸走向一個正常的機制。
✔ 單側聽損納入職務再設計
今年 2 月時我們陸續接獲單側聽損相關的陳情案,並在 9 月舉辦「不再漠視!單側聽損勞動權益再評估」記者會。經爭取後,勞動力發展署決定在 110 年試辦「單側聽損納入職務再設計」計畫,預計明年第一季實施;財源部分,勞發署將從就業安定基金找財源支應;標準部分,將以單耳 40 分貝以上者納入考量,評估其他工作場地、職務內容等因素實質判斷;目前規劃申請輔具申請最高上限為 10 萬,並著手研擬相關命令內容中。
在納入職務再設計後,未來除了身心障礙者及受 ECFA 影響產業之失業勞工之外,在職場上需要輔具或其他輔助措施的都可以參加職務再設計的計畫來得到資源。其好處為私人民間企業得因單側聽損族群得申請輔具,有效減緩就業歧視等問題,進而促進職場友善及包容的就業環境。
【守護兒少安全】
✔ 幼托機構裁罰資訊透明
今年4月我們曾要求教育部,全國教保網站應該比照衛福部,彙整及統一公開違反幼照法的資訊。教育部在今年 8 月,終於確實在全國教保資訊網上公開幼兒園的裁罰紀錄!
並且,我們也持續對此平台需改進之處進行質詢,例如仍有縣市缺漏過往裁罰資料、僅提供違法法條無揭露違法事實、單一姓名跨域搜尋,以及類似違反勞基法網站的開放下載表單的功能,教育部承諾,會在明年1月7日前,提出改善規劃報告。
另外,針對衛福部的違法資訊平台,雖然統一公開所有因違反兒少權法而遭到公告姓名的托育人員、機構名稱及負責人名稱。但各地方社政主管機關,常以一事不二罰為由,不公開受刑事判決處罰的行為人姓名。
對此,在我們質詢後,衛福部社家署已將衛福部公布專區名稱改為「各縣市托嬰中心及托育人員違反兒少相關法規公告專區」,不僅違反《兒少法》必須被揭露,只要托育人員有因兒虐行為,而被判決有罪者,都會被公開。往後有裁罰事件,都會在衛福部跟地方政府網站同步更新;衛福部社家署也有發函到各縣市政府,確保不再以一事不二罰為由拒絕公布行為人名稱!
✔ 建立機構兒虐案件調查處理原則
我們在 4 月時提的修法版本,其中包含家長對於托嬰中心兒虐案件應該要有的 #知情權利,而衛福部社家署於今年 9 月公布的托嬰中心疑似虐待或不當對待案件處理原則,就有賦予行政機關通知兒虐孩童家長及班級內其他家長的義務。
後來,我們10月時質詢教育部,要求教育部也應比照衛福部,應督促地方政府教育局建立調查兒虐案件的程序,明確規範應盡的調查、通知義務。對此,目前教育部正在研擬兒虐案件不當管教案件調查處理原則及流程進度!
【未竟之路,持續努力】
✖️重大事件畫面不斷遭外流,行政院承諾檢討法制但無下文
今年 4 月我在施政總質詢上,向蘇貞昌院長反映「重大事件畫面不斷遭外流、重複播送,多次傷害被害人及家屬」。當時,院長承諾,將會責成政務委員召集相關部會,檢討法制面的問題, #如果法有不足就要修法。
但是,我們很遺憾地得知,院內其實只有在 4 月下旬開過一次會,請相關部會回去盤點現行規範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而在這段期間內發生的萬華房仲情殺案,原始畫面和兇器照片,仍持續在電視媒體及網路新聞上不斷播送,事後 NCC 雖然裁罰了幾家電視媒體,但這些不當畫面,至今還留在網路上。
被害人及家屬在各單位繞了一圈又一圈,依然無法有一個明確的法源依據與專責單位,去建立一個能及時保護被害人隱私、避免二次傷害的機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原始畫面在各類媒體上播放,最後只剩「被害人自力救濟」一途。
✖️《兒少法》、《幼照法》卡關行政院,孩子權益誰來保障?
我們在今年 4 月的兒童節時,提出了幼照法及兒少權法修正草案,修法五大重點包括:
調整師生比,降低照顧者工作壓力
托育機構完整揭露,中央有責建立平台
保障家長權益,爭議事件明訂規則
提升裁罰範圍,加重機構責任
讓政府聽到家長、工會的聲音
不過,在我們提出修法後,雖然屢次質詢 要求衛福部跟教育部盡速提出對案版本,使我們的版本能夠順利審查,不過,很遺憾的,部會都僅口頭上表達會盡速研擬,卻看不到要何時提出版本的時程。
-
以上,是我在過去一年的簡易成績單,有完成的、成功爭取的,當然,也有被跳票的、未完成的;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我們會持續努力,替孩子發聲、替弱勢爭取權益!
一事不再理一事不二罰 在 一起讀判決- <一事不再理原則> 嗨,歡迎來到一分鐘法律教室。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那麼,何謂一事不再理原則,為什麼受到憲法的保障呢? 2刑事法上的一事不再理原則,是指同一行為,只受一次追訴、審問、處罰,這樣的原則 ... ... <看更多>
一事不再理一事不二罰 在 21.09.23【張大春泡新聞】施泓成律師談「一罪不二罰 - YouTube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主持人:張大春來賓:民間司改基金會常務執行委員施泓成律師單元:給個說法-一罪 不二罰 , 一事不再理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四01:00pm-03:00pm本集播出 ... ... <看更多>
一事不再理一事不二罰 在 [新聞] 《魷魚遊戲2》選角罵聲不斷!導演拒絕回- 看板KoreaStar 的時間交通和停車住宿
《魷魚遊戲2》選角罵聲不斷!導演拒絕回應 曝:T.O.P絕不會退出
娛樂星聞
娛樂中心/楊雅芸報導
https://attach.setn.com/newsimages/2023/06/29/4220183-PH.jpg
▲《魷魚遊戲2》T.O.P(左)參演,李政宰(右)曾被質疑牽線。。(圖/翻攝自IG)
Netflix原創韓劇《魷魚遊戲》第二季在上月29日公開新一季的完整角色陣容,豈料,因為
看見前BIGBANG成員T.O.P(崔勝鉉)參演,直接掀起網友反彈,還有人認為T.O.P是靠李政
宰的牽線才進組。對此,7日時內部相關人士親曝T.O.P是導演親自挑選,讓韓網更加怒火中
燒,而今(10日)韓媒再度指出,T.O.P不但不會退出,導演也不會再度此事做回應。
https://attach.setn.com/newsimages/2023/06/29/4220188-PH.jpg
▲《魷魚遊戲》第2季選角爭議,相關人士透露T.O.P不會退出,導演也不會再作回應。(圖
/NETFLIX提供)
根據韓媒綜合報導指出,因為《魷魚遊戲2》的選角爭議,讓相關人士被問到「T.O.P是否會
因外界聲音主動退出」,他表示本人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並且明確表示:「關於T.O.P的出
演,黃東赫導演不會為了選角一事發表任何聲明」。
據悉,這次T.O.P在《魷魚遊戲2》中,飾演一位曾作為歌手,卻又離開演藝圈的偶像,並且
設定上,他需要會rap和唱跳,因此導演親自選擇了T.O.P。不過對於選角原因,卻讓韓網反
彈聲量更盛,指出T.O.P曾4次吸食大麻,不僅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緩期執行2年,罰款1萬
2000韓元,是個在社會上引起爭議的藝人,因此出演國內外皆期待不已的作品並不合適,也
嘲諷表示「如果角色是因為吸毒而離開演藝圈,那就可以接受」。
https://star.setn.com/news/132065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247.10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Star/M.1688975951.A.D07.html
... <看更多>